国际产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无论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建设,还是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现在,仅仅6年多时间,已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和成效。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首个区域经济特区-中白工业园和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东南亚因雅万高铁建设第一次有了高铁,中泰铁路建设将有力拉动泰国发展。老挝因中老铁路结束了“陆锁国”历史,实现了“陆联国”梦想。肯尼亚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后已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为当地累计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内马铁路前不久也建成通车。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的亚吉铁路成为东非首条电气化铁路。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长达19公里,是中亚最长隧道,仅用900天时间即打通,解决了该国1000多万老百姓去首都要绕道别国(塔吉克斯坦)的尴尬状况。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由合作前的第93位上升到第36位,已超过德国汉堡港成为欧洲第三大港口,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3万个。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特别瓜达尔港建设进展顺利,已投产运营的7个能源项目,总装机340万千瓦,可满足86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柬埔寨目前70-80%的电力由中资企业运营的项目供给,中国对柬援助和投资为柬创造至少80万个就业岗位。此类可圈可点的案例还有许多。中欧班列开行累计超过1.8万列。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了7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1000亿美元,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超过了47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的合同额超过了7000亿美元。政策性金融贷款余额支持超过2500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保额超过700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使参与各国尤其沿线发展中国家都实实在在受益。
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取得的早期收获,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的革新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成为各参与方共同繁荣发展的机遇之路。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也正因此,目前,已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95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数次写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
二、“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以2019年4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标志,共建“一带一路”由过去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了精谨细腻“工笔画”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所谓“工笔画”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各方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主张开放、廉洁、绿色发展理念,反对保护主义;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积极对接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画好“工笔画”,为国际产业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国际产业合作在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
首先,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会给产业合作创造诸多机会,特别是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其次,在发挥比较优势上可以大有可为。中国产业拥有“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的生产能力优势,再加上“中国储蓄、中国投资、中国储备”的经济实力优势,可在具备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大型企业,生产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再次,在资源开发合作上可以大有可为。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此外,在市场开发合作上可以大有可为。从目前情况看,“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产业水平不够高,市场潜力大。产业投资将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投资合作机会。
三、以改革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
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深化国际产业合作至关重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带来巨大制度推力。
一要毫不动摇加大改革力度。9月9日下午召开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使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精神将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发生“化学反应”,为“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提供巨大动能。
二要持续不懈坚持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也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创新就是探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一带一路”建设的诸多实践也要靠创新推动。要通过创新,大力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必须持续推动创新。
三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开放。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强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包括在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等,为共建“一带一路”和各国共同繁荣提供更多、更大的机遇。在2019年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宣布了关于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和大力推动经贸谈判等5大举措。释放出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的积极信号。这些举措必将强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
(本文为赵艾同志在2019年10月26日举办的《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