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路: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78-1994年
作者:《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编
丛编项:无
装帧项:26cm / 324页
出版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1995.5
定价:30.00
主题词: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国
简要内容:
回顾16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辉煌历程,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清晰的经济体制变迁的道路:改革初始阶段,我们从计划经济体制的薄弱环节人手,进行农村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培育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由价格双轨制引发了经济体制的双轨并存;在新旧体制的矛盾与冲突面前,我们没有停滞,更没有倒退,而是在治理整顿的同时,推进了价格改革,发展了非国有经济,在传统体制的外围成长出富有生机的新体制雏型;目前,我们可以肯定地讲,中国已经成功地跨越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体制“分水岭”。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地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诚然,步入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矛盾将更加尖锐,甚至还可能出现某些曲折和反复。但传统体制的复归之路已经阻死,历史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既要充分地肯定16年来的重大成就,同时也要对当前的困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认为:从现在起,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改革的触角已进入传统体制的榱心部位,因而面临的困难与阻力将会是很大的。如何跨越现实的障碍,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与两种结果:一种选择是避难就易.但这样很难摆脱国有经济的低效益,以及由此形成的财政与金融的困难局面,井可能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带来社会经济的不稳定:一种选择是知难而上,积极地推进改革,进行国有经济的制度创新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走到今天,接下去的路怎么走 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现在的问题是,慢改与快改都要支付费用,承担风险.维持传境体制的低效运转,需要有大量的投入,要有成本,创建新体制,需要偿还各种体制性欠帐,做大的利益结构的调整,安排传统体制中富余人员,这也需要成本,但同样是付出成本,其结果会截然不同。一种是改革拖的时间过长,可能会付出的代价更大,使国有财产流失更多,一种是积极深入推进改革,使国有经济较快恢复生机,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
显然,无论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说,还是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我们都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本期报告中,我们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就16年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对目前的困难、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力求剖划出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请关心、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各界人士赐教,以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