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学者观点 > 本会研究员专栏 > 宋晓梧

宋晓梧:从两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时间:2021-07-24 01:13

 和讯网消息 2013莫干山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将于9月7-9日在浙江举行,本届主题为创建公平、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财税体制改革再突破。和讯网全程播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他表示如果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个角度出发,目前是不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收入分配体制。一个方面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以下为文字实录:

  宋晓梧:非常高兴参加莫干山会议,莫干山心仪以久,但是第一次来。我讲演的题目就定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个题目也是从莫干山会议引发而来的。尽管当时莫干山会议在讨论的时候,更多是偏重于经济、财税、价格,作为我长期研究劳动问题的人,当时就觉得莫干山会议好像缺了社会这一块,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社会保障”四个字在莫干山会议上。

  但是莫干山会议起到了市场导向的改革,明确了这么一个方向,这对今后的改革确实是起了很大的一个作用。

  另外它也不是简单的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市场经济。重点是研究了如何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个转轨怎么搞,包括里面的制度设计、政策、措施,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谈论莫干山会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当时奠定了这么一个坚实的基础。

  莫干山会议到明年就30周年了,回过头来看,这三十年来,我们在市场化道路上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刚才晓强主任谈了很多,当然他也指出了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

  那么在充分肯定三十年来取得成绩的同时,确实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付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里面有环境的成本,有资源的成本,我们的投资效率是下降的,社会问题现在日益突出,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目前争论非常多,十八大以后在新的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可以说高举改革大旗,改革红利又成为大家讨论的中心。但是真正改革抓什么?抓哪一点?分歧是非常多的。今年四月份我们召开了一次会议请专家来谈改革的突破口。原来说的很清楚,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环节,现在你抓什么啊?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多少经济学家就有多少个突破口,因为每个人都说自己研究的最重要。研究土地的说土地改革最重要,研究收入分配的说收入分配是突破口,研究金融的说金融是突破口等等。

  那么我想,我们莫干山会议既是一个回顾,更重要是展望,我觉得应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不能动摇这个要明确下来。我个人提一个观点,请教于这次会议。

  我想问题很多,但是如果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个角度出发,目前是不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收入分配体制。一个方面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为什么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呢?我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该比其他类型的市场经济或者比其他类型经济更讲究公正、公平、共同富裕。

  回顾我们改革历程,我们改革也是从收入分配入手的。当时为了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难免有一个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过程。但是到了今天显然共同富裕应该成为我们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主导的一个方向。

  如果我们在改革的前一阶段,也就是在低收入阶段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重点是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在于促进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我们的措施和出发点就应该着重于共同富裕。这个包括两个方面。在初次分配方面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要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收入分配利益关系。特别是要调整垄断性行业和一般性竞争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另外还要调整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那么在二次分配方面,我们现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上已经基本上从制度层面上全体覆盖了,但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存在逆向转移,在城乡之间,在区域之间,在不同群体之间都存在着逆向转移的趋势。例子很多,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展开了。这方面的改革,遗产税的改革我觉得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前一阶段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就做了一个遗产税的课题。很多人中国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但是我就不明白,荷兰几十年前就做了,我们现在条件怎么不成熟呢。成熟不成熟就看你有没有富翁,现在我们富翁仅差一名就超越美国,我觉得成熟了。

  第二方面,我认为市场配置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架,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从过去完全的计划经济配置资源转到市场配置资源,我们又采取了渐进的转移方式,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市场边界会存在不太清晰,不太完整的转变过程。但是这个过程,由于我们GDP增长很快,财富增长很快,但现在这些问题暴露出来了。管的过多,管的过宽,不该管的还在管,政府越位、错位、不到位问题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内容。

  涉及方面非常宽,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应该作为重点提出来。第一,要素市场的完善。前一阶段我们的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市场配置也基本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但是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土地市场仍然没有做到很好的市场配置。劳动力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被城乡的户籍制度分割。资金市场,你看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市场化还有一个过程。土地市场化仍然也是被不同所有制,这里面问题存在很多。

  再一个问题,越位、错位、不到位这三个问题在地方政府表现的更为突出。就是我刚才谈到的,地方政府现在是诸侯经济严重。你到一个县,到一个市去看,市长、县长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样中央的宏观调控就变成了中央政府调控地方政府,而不是调控企业了。在某种程度上还变成了地方政府调控中央政府了,因为地方政府是按照自己人大通过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执行,这样就造成全国GDP的增长跟各地统计指标这么多年总也衔接不上,成为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很好的研究地方政府应该干什么,他应不应该主导经济建设和投资,还是应该把更多职能转向公共服务方面去。

  第三,我们讲政府和市场,不要忽略社会。仅讲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如果忽略了社会,我觉得是很大的缺陷。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市场主体有自己组织起来自协调,自律维权的作用。而我们社会组织的发育是相当滞后的,至今严重的存在官办官管官运作的问题。我们说把政府干不了,干不好的事交给社会组织,交给市场,但这个社会组织就是你办的,所以这个界限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正因为社会组织不发展,行业组织的自律维权作用不健全,所以上千万的企业各自为政,那和政府打交道造成权钱交易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再一个政府职能转变总是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家发改委、经贸委、工信部,就是在政府之间来回调职能,真正应该放给社会的,这个进展是非常缓慢的。只有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才能有一个小政府,才能有一个强政府,政府才能超脱出来真正干政府的事。

  这两大块我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这块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这块,要想改革都有一个碰硬的问题。碰硬是什么?就是利益格局。

  克强总理讲了,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困难,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去触动利益。现在诸侯经济利益必须要触动,如果不触动,我们所提出来的结构调整、节能、环境的问题,在他那个强烈GDP冲动之下就很难得到解决。我们最近刚看到,刚一说保增长,中部一些市又把招商引资指标列成条目,分解到党政工团各个部门,分解到各个干部,年底要考核,不考核将来就别升职了,甚至要免职了。很多污染企业当时就叫一把手工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提出很多问题到了下面调门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个要碰硬的,就是国有行政性垄断行业如何改革。这两个碰硬的问题都离不开财税体制。国有垄断性行业到底应该给国家加多少钱?交的这些钱要干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

  那么地方公司化的竞争局面和中央财权、事权,你如果让他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那这是全国标准?还是地方标准?这都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所以我讲这两大碰硬都和这次讨论的主题有直接关系。

  我们改革进展到现在,进展到今天,大家都说又进入了一个深水区,攻关的时候,要触动利益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想不管怎么样,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不能动摇,它不仅仅是中国经过艰难困苦的探索,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把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财富充分的涌现,同时能够合理的分配这些财富,让不同的群体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我想我们有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取得重大的进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我们中华民族一笔丰富的、宝贵的财产,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