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高尚全:宏观调控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

时间:2021-07-24 01:11

以“重建改革逻辑”为主题的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在会上称,以往我们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描述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当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这种说法并不科学,高尚全认为,宏观调控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

高尚全表示,市场经济发挥作用主体是靠市场而不是靠政府,政府的作用是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而不是先发挥政府的作用然后再发挥市场的作用。宏观调控的内容主要是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是主要靠行政手段。

 

 

文字实录

高尚全:我觉得宏观调控跟市场化改革是不矛盾的。因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本着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但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过去十四届三中全会有一个表述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当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这个表述我觉得不科学。所以,这是十四届三中全会这么表述的,后来一直表述。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一开始我就提出这个表述应当完善一下,应当修改一下,为什么?因为这样表述的话,宏观调控变成了一个前提条件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先来调控一下,这样子不是一个前提条件,宏观调控变成了一个前提条件,不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第二,市场经济发挥作用主体是靠市场而不是靠政府,如果政府宏观调控下是靠政府。

第三,政府的作用是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不是先发挥政府的作用然后再发挥市场的作用。

第四,宏观调控的内容主要是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是主要靠行政手段。

第五,虽然搞宏观调控,国务院说必须要搞宏观调控,但到了省市甚至于到了下面国际政府都想搞宏观调控,大家都来调控不是乱了?所以对宏观调控的含义不是很清楚。所以后来我说这个表述应当改一下,我记得2003年4月,在起草小组的一次大会上,我提出了意见,因为我一共参加了6次中央文件的起草,其中的一次会议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三个经济改革的文件我都参加了,所以我提出了这个表述应当完善和修改一下。当时,温家宝同志他是起草小组的组长,他觉得我的意见对,所以后来就改了,改成“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没有说国家宏观调控下,这样改了一下。所以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更大程度上”,不再提“国家宏观调控”。到了十八大以后,又进了一步,“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所以我讲历史很有意思,原来是计划来配置资源,现在要市场来配置资源。国家宏观调控下又进了一步“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十八大提出来“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了一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质的提高,是理论上的创新,是改革的重大突破。本来市场经济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结果在宏观调控下(进行),现在要回归到市场。所以市场配置资源,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我说这个讲到点子上和本质上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现了五大转变,第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从贫困落后到了初步进入小康。第四,从封闭的半封闭转向全方位的开放。第五,从人治走向法治。这个方向提出来是了不起的,但这个过程没有完还应该继续走下去。

所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我们应当好好地领会,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个。原来我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争论的,一种理解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都必须要遵循,不同的时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另外一种理解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它可以不遵循价值规律。为什么出现了我们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为什么出现了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什么意思呢?就是固化了,中国成功了,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主要是强化了政府作用,弱化了市场的作用。为什么出现了这种情况?因为定位没有没有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所以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真正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本质。

我在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之后,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我本书题目叫《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总题目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副题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殊。所以要处理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我们本来不能因为强调特殊了来否定一般,否定一般就是否定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否定了经济规律,那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凡是凡是符合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必须要借鉴和学习。现成的东西人类文明的成果不去学习都来强调特殊吗?所以首先要把人类的文明成果拿过来,然后根据中国的情况来应用来借鉴,把人类的共同规律借鉴过来了。


      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我记得1984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时候,文件里有一句话很重要“我们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要学习、借鉴世界上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为此,人民日报邀了我一篇稿子,《正确对待西方的管理经验》。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借鉴了西方的经验,后来到了十五大,人家说股份制是姓资的不姓社的,结果十五大提出来“股份制是资产的一个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用”。这就分得很清楚了。所以我们这次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我想可能以后争论就少了或者是不争论了,或者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我们两个目标,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都有重大的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