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会议代表上午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各部门、各地区学习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在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资源型城市举办“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研讨会”,恰逢其时,很有意义。
首先,我代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向承办这次会议的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有关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有关省市代表,新闻媒体朋友们及其他所有会议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西方国家晚,我们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少一些、面临的问题发现晚一些。2003年国务院提出研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当时我们着手这项工作时,国内很少能够找到有关研究资料。10年前我带队进行第一次资源型城市调研,看到一些情况确实很吃惊。比如,在看到抚顺棚户区的情况,看到挖空的露天煤矿--龙凤矿、海州矿造成的地质灾害是触目惊心。从那时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起草这样一个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原来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大概进行了三年的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是2007年颁布的。从那时候到现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从过去仅仅局限于东北,扩展到全国。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我觉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经济面临发展的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资源问题。我们的资源优势越来越紧缺。一个是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的生态破坏怎么恢复。另外还有社会问题,体现为贫富差距过大。根据我们当时调研的情况看,这三个问题在资源型城市,特别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这些年来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务院从最早的东北六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试点已经扩展到第一批12个,第二批20多个,现在第三批69个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做了转移支付,拿出631亿元对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接续替代产业进行支持。在这方面,我现在看到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面貌一新,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情况也比较好。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资源型城市或者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不可能在三五年内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就拿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概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仅棚户区改造这一项就还有7000多万平方米。这个任务是非常重的。另外,从缩小贫富差距的角度来看,现在是262个城市,我当时着手这项工作时是118个城市,现在界定为262个资源型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这部分人有200万人。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从90年代初期逐步上升,到最后也就是2200多万人。10多年了稳定在2000多万人左右。这说明200多个资源型城市的贫困人口占了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十分之一,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后,从事过去老的资源开采,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转业问题,都是严峻的考验。从现在看,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资源型城市工作的理念、政策、措施比10年前,甚至比2007年时应该是大大的深入了。比如,2007时我们主要认为把资源型城市分为两大类:一类枯竭了的,一类还没有枯竭的。现在我看文件分成四类,分成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另外还有一个再生型。这个再生型是我过去没想到的。这些城市资源虽然衰竭了,像抚顺、阜新现在又凤凰涅磐了,又再生了。
又比如,我们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研究,过去主要考虑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效机制。另外,生态恢复考虑的方面比较多。现在这方面大大深化了,现在有五个机制。
一个是叫做开发秩序的约束机制。我觉得非常好,资源开发不能够胡乱开发,不能违反规律,不能把好的资源部分开走,把本来可以利用的资源放这儿,不做深度开发,利用率很低。另外,应该纳入企业成本的不纳入。
第二条是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这个问题呢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
第三个是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
第四个是利益分配共享机制。
第五是接续替代产业的扶持机制。
这些认识,这些年的工作都应该说比原来大大深化了。我想,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将是我们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扩展一个新的领域。这样对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个从事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的一个老兵,我有两点体会,在这里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第一,我认为,我们在资源型城市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应该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是老生常谈,放在哪里都可以讲,但是放在资源型城市我觉得它有很多具体的内容和具体的意义。
我感觉到,短期行为是我们造成资源型城市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过去计划经济时候,考虑往全国输送煤炭、输送矿产,对于本地的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够。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我这一届任内,怎么能够把成绩做得最大,对于资源型城市长期的发展考虑不够。对于一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的城市,他仍然还想在资源的产业链继续延长上做文章。有的时候我就问,你的资源还可以开采三五年,你是准备从其他地方运资源来还是从国外运资源来?回答是,宋主任,我就考虑我这一届政府能不能够把政绩做好了。你让我考虑10年、20年,但我们从市级再往上走,过了52、53岁就没有上升空间了。我就3、5年的功夫,做不出成绩上升空间就封闭了。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和其他会议上讲过,我们干部考核有一定的问题,当时干部考核GDP很重要。最近中组部关于地方干部考核出了一个文件,对扭转这个趋势有很好的一些规定。我认为,对于资源还没有枯竭的城市是不是就可以不考虑考核干部的GDP了呢?比如,攀枝花现在资源可开采储量还很高,不要说这一届政府,再下一届政府资源也还枯竭不了,那么是不是我们要拖到像抚顺、阜新等到资源枯竭了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所以,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对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它特殊的意义,有具体的内容在里面。这个问题说穿了,就是短期的政绩和你长期的为民谋福祉这个关系,就是我们工作的最终出发点是要以民生、要以人民的福祉为最大利益。这是我这些年从事资源型城市转型我一个比较深的体会。这个体会我绝不是责备资源型城市的一些领导,这和我们的体制、中央地方的关系、干部考核体制、整个政绩观的转变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明确提出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资源型城市方面,我觉得它有它自己具体的内容。矿竭城废这个问题在某些地方是可以的,比如,南非开采金矿,开采了五六十年,金矿开没了,就废了,现在就是一个废矿。
再比如,新疆的戈壁滩上有石油矿藏,不一定在那里建城市,建城市也很困难。我就建个厂子,等石油开采完了就算了,就和海上石油平台一样,开采完了,我把海上石油平台给拆了,恢复海面原样生态,我不在那儿建城。这种情况可以。但是大多数地方,包括像德国鲁尔矿区,法国洛林矿区,或者像中国的抚顺、阜新,像攀枝花这样的地区,怎么可能矿竭城废?几百万人上哪儿去?必须要有政府在这里面起相当大的主导作用,即便是德国、法国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这里面也要有政府的作用,因为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它开采完了就走了。我觉得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我这一点是要肯定的。但是政府的主导作用绝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来包办整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工作,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在招商引资、布局项目时,要从全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考虑地方。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两个问题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老生常谈,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有很现实的内容。比如,招商引资,政府不能通过各种违反市场经济的原则了,比如说违反财税规定,搞什么零地价去招商引资,结果是扭曲了企业竞争的环境。
前一阶段很多人跟我说,说接续替代产业上光伏,要办成全国最大的光伏基地,我看了规划也看了当地条件,觉得很好。光伏是清洁能源,符合发展方向。没过两天,另外一个资源型城市也来了,说上光伏。然后再一个也来了,也上光伏。我听了以后就紧张了,全国要是这样搞的话会形成什么局面呢?结果很不幸,现在光伏产业一哄而上,产能过剩比钢铁产业、造船业、平板玻璃、水泥还严重上。这就是政府用各种政策过分干预了正常的市场竞争。
我看到审计署的一个报告。审计署前年审计了54个县,53个县违规出台了招商引资政策。这里面有没有资源枯竭地区我没有一个一个看,但我知道可能会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觉得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摆得不是太正。我认为,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政府应该起到叫主导作用还不为过,但有些人反对,从全国来说叫主导就错误,应该是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主导。但从我们出国去访问了解的情况,法国专门成立一个机构负责煤炭枯竭城市转型问题,政府在里面起很大作用,就不同于一般的市场竞争。这是不是政府在弥补市场的缺陷,我觉得还是可以有关学者还有我们实际工作者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提出来,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是政府去弥补市场的失灵,一方面是市场发育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很大程度表现在要进一步去培育市场。比如,政府要去培育资源交易的市场、资源市场的定价,而不仅仅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这些问题在全国它是普遍性的问题,具体到资源型城市有更具体的内容。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最后,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