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高尚全:政府要引导支持智库建设

时间:2021-07-24 01:11

    日前,作为全球权威的智库研究机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总部发布了第七份智库排名报告——《2013年全球智库发展报告》(英文版)。同日,在世界21个城市发布了该报告的另外13种语言版本,中文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

  据了解,该报告于2007年首发,目前已成为衡量各国智库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报告由来自全球1500多家同行机构(包括纸质、电子媒体,学术、公共、私有和政府研究机构)的1950多名专家历时8个多月共同完成。

  国内多家智库入选顶尖排名

  此次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共有智库6826家,较2012年6603家略有增加。其中,北美洲最多(1984家),欧洲次之(1818家),亚洲第三(1201家)。从国家看,美国智库数量最多,有1828家;中国以426家排名第二;英国排名第三,有287家。结果还显示,金砖国家智库数量在不断增加。

  按照18项评测标准对这6000多家智库进行排名,评测结果显示:在全球重要智库排名前100名中,美国智库占据重要席位。中国有6家智库入围,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地区顶级智库前10名中,中国有4家智库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蝉联亚洲第一。

  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上海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等33家中国智库分别进入社会政策、经济政策、能源政策、环境、外交政策、卫生政策、国防、国际政策等全球专业研究领域顶尖智库排行,有25家智库进入全球特殊成就顶尖智库排行。

  “近年来,中国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于今说,“中国政府是如何决策的?这个问题一直是西方政界和学术界观察中国政府运作逻辑乃至政府性质的一个重点。海外学者对中国政策制定过程及其决策体制做出了不同的理论概括,形成了‘一言堂’(一把手说了算)、‘官僚多元主义’(政党官员说了算)、既得利益者绑架决策等等不同说法。这些带有偏见、曲解和误读的说法,都不可能概括中国政策的决策体制。中国政策决策体制实质上是一种民主集中式的决策体制。政策决策的形成广泛吸取了党内相关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公民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今年(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并发出了《关于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在这个‘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中国智库为丰富三中全会文件的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写入三中全会文件的‘探索实行官邸制’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国家智库》第二期独家刊发了汪玉凯题为《‘官邸制’:深化政府改革的题中之义》的署名智库报告,引起了高层关注。2013年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设立了‘中国特色官邸制研究’的重点研究课题。该会副会长汪玉凯教授为课题负责人,并撰写了‘建立中国特色官邸制的建议’。于当年7月上报中央。可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不仅为中国智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为其拓展了广阔空间。可以预见,中国智库的发展正逢一个令人欣喜的契机。”

  记者从《2013年全球智库发展报告》(中文版)的名单上看见,在“全球专业研究领域顶级智库”、“全球特殊成就顶级智库”两大类、“全球智库最佳跨学科研究项目”、“全球最佳卫生政策智库”“全球最佳智库合作机构”、“全球最佳智库网络”、“全球最佳智库会议”、“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6大主题排名中,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均榜上有名,其中“全球智库最佳跨学科研究项目”、“全球最佳政策智库”两项是进入全球同类智库名录的唯一一家中国智库。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又提出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一重要任务,社会上由此掀起了一股智库研究热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认为,中国正处于历史大变革的重要关头,中国各种各样的智库日趋活跃。中国智库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或者叫做历史的担当精神。第一个担当,中国智库应当敢于和善于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和短期变化。第二个担当,中国智库应当更加注重建设性和包容性。智库要超越“屁股指挥脑袋”的狭隘部门利益、局部观点,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务性忙乱。各类智库彼此竞争同时又包容对方,既有利于发挥术业专攻的长处,也有利于加强多学科交叉的跨界综合优势,从而使建设性的思路、理念和建议具有更丰富的信息量,更明晰的针对性,更大的决策参考价值,也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所接受。第三个担当,中国智库要有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志气和能力。总体上看,我们的智库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仍然是有明显差距的。缩小这方面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加强中国智库自身的机构建设、研究队伍培养,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等;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立足中国国情,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更加主动地和世界交流。

  已届耄耋之年的改革元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四点建议:一是要用改革的理念办好智库,用创新的精神做好研究;二是要探索有活力的智库建设组织形式;三是要在国际合作当中提高中国智库的学术水平;四是政府要引导支持智库建设,这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保证。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表示,目前中国智库发展需要多元化的智库,而且需要更多的智库出现,因为现在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政府十分强势,而且高效,一个政策一竿子插到底,所以一个决策正确与否对国家和地方的影响巨大,所以需要非常重要的前期论证和前期参与,这仅仅依靠政府的智库是不够的。

  经济学家、原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首届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谈话提出,智库的责任一是支持决策,二是对决策可行性进行认真地评估。在智库建设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法,要有兼容并蓄的精神,最后要有人才合理的结构。民间的第三方智库是当前需要加强建设的,希望能够在它的资金支持上通过基金的方式,通过社会上对智库的认识和重视能逐渐发展壮大。

原文标题为“中国智库数量全球第二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