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22日,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带队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就成都市2025年开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近年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十五五”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思路等有关问题开展调研。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会见赵艾一行并围绕调研主题进行会谈。我会副秘书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副秘书长兼科研部主任南储鑫,常务理事、城乡统筹与共同富裕专委会主任王洪江及成都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卢铁城,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两委办主任秦立旗等有关同志参加会谈。
赵艾在会谈中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多年来一直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大政方针,开展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战略性潜在性重大问题研究。近年来,我会专门组织课题组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2025年春节期间,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制作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位于杭州市深度探索公司开发的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源发布,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炸裂性”轰动,是值得认真关注并深入研究的重大经济现象。哲学上讲,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两个热点背后实际上折射出我国东西部两大省会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实践中许多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地方。近年来成都市高新区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动漫动画制作等领域量质并重、提前布局、率先发力,已经形成了在我国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涌现出一批具备创新潜力和科研实力的经营主体。成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思想的首提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成都市高新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性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突破性发展方面取得新成就,做出新贡献。
刘任远对我会调研组开年后首次出京调研就选择成都,选择成都高新区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成都市高新区近年来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按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围绕成都市“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定位,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充分发挥高新区作为“高”和“新”主要承载地、改革创新主阵地的作用,大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科技产业集群。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按照中央精神、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展“十五五”期间包括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前期研究。高新区十分乐意加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研究会的务实合作,充分依托研究会作为国家级一流知名智库的独特优势,为高新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积极开展重大问题合作研究。
调研期间,赵艾还在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成都市委改革办、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等成都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成都市深化改革开放、人工智能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经济运行和“十五五”规划思路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并到成都科创生态岛、成都超算中心、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服务平台、成都电子科大科技园、四川鲲鹏&欧拉生态创新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华为(四川)人工智能与智改数转创新推广中心、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和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善思微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英思嘉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调研。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建主持座谈会并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