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加力的作用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对这一形势以及未来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科学合理把握和安排好2025年经济增速,对实现2025年经济社会更好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比看,2025年经济增速主要取决于需求,需求的走势将决定着经济增速的走势。通过对三种不同经济增速假定下的需求进行测算和分析,认为2025年经济增速按5.0%安排较为积极又比较现实。
一、2025年经济增速需要从需求侧作出安排
经济增速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作用的结果,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短板决定着现实的经济增速。2024年是需求侧为短板、需求决定经济增速的一年,2025年仍将是需求侧为短板、需求决定经济增速的一年。
2025年仍是需求决定经济增速的一年。今年以来需求一直是制约经济增速的决定因素,需求对经济增速回升制约的特征十分明显。首先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低位运行,1-9月份CPI同比上涨0.3%,PPI同比下降2.0%,初步测算,1-9月份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0.7%左右,价格持续的低位运行说明需求明显不足;其次表现为就业压力还比较大,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特别是城镇年轻人失业率还比较高,9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6%;最后表现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特别是光伏、汽车、钢铁等行业产能出现过剩。这些都说明生产要素能够支撑经济更快的增长,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增速的决定因素。从当前各方面情况看,明年供给侧对经济增速的支撑仍较为充足,需求不足仍是制约经济增速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2025年经济增速从根本上讲仍将取决于需求,需求多一点,经济增速就会快一些;需求少一点,经济增速就会慢一些。
2025年国外需求将是难以把握的一年。近一个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先后发布了2025年世界经济和贸易预测报告,普遍认为2025年世界经济和贸易,虽然与2024年大体相当,但对未来走势的预期在减弱。IMF预测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3.2%,与2024年持平,但比7月份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WTO预测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3.0%,比2024年加快0.3个百分点,但比四月份的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除了这些预测外,更为严重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特别是一些负面因素的增多,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受阻甚至断裂等,加上一些主要经济体针对我国采取的更加严厉的贸易保护、甚至打压措施等,给明年国外需求带来了较大的变数,存在向不利方向变化的较大概率,把握国外需求的难度大了不少。
2025年经济增速关键要从内需作出安排。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今年以来消费和投资总体都较为疲弱,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4%,内需疲弱主要是经济主体收入下降或增长放慢,1-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收入的下降或放慢直接影响到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同时预期较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微观主体包括企业和居民预期都较为偏弱,企业投资担心多,居民消费顾虑多,也对内需增长形成了较大制约。内需不足是制约当前经济增速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安排好切实可行的内需,也就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经济增速。考虑以内需安排经济增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内需对有效的政策措施还是有较强的灵敏性,政策措施指向的内需领域都会随着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地出现较快的增长,比如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力度的加大,9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0.5%,比8月份加快了17.1个百分点,还比如汽车、房地产等随着相关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大落地,也都出现明显的好转。
二、从需求侧对2025年经济增速安排的测算和选择
根据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大约在5.0%左右的情况,选择在2025年经济增长4.0%、5.0%和6.0%假定下,分别对相应的所需需求进行测算,随后在对结果进行可行性评估基础上,选择出对2025年经济增速的安排。
测算主要有两个步骤,首先,需要对2024年经济增长及其需求增长做出估算,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及其需求增长情况,并考虑政策措施出台实施的因素,估计今年经济增长大约保持5.0%左右,消费增长4.5%左右,投资增长3.5%左右,外需增长50%左右;其次,在假定2025年增速基础上,推算出GDP总量,随后根据2020-2023年消费、投资和外需所占平均比重,推算出消费、投资和外需的增速。测算结果为,一是在2025年经济增长4.0%假定下,消费将增长2.3%,投资增长7.2%,外需下降10.9%;二是在2025年经济增长5.0%假定下,消费将增长3.2%,投资增长8.2%,外需下降10.0%;三是在2025年经济增长6.0%假定下,消费将增长4.2%,投资增长9.3%,外需下降9.2%。
从以上测算结果,不难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外需在三种经济增速假定下都保持下降。外需保持下降,有过去几年外需在GDP中的比重的因素,也有2024年基数较高的原因。从明年的外需环境看,2025年外需存在着下降的概率,这除了世界经济和贸易预期减弱外,更突出的挑战还是一些经济体仍在采取花样不断翻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对我国打压的措施。安排2025年经济增速,尽管仍需要高度重视外需,但不能把重点放在不确定的外需方面,而是要把力量集中在能够把控的内需上。
(二)消费增速在三种经济增速假定下都低于今年。消费增速低于今年,有近几年消费疲弱的惯性作用,也有消费能力不足、消费领域收窄的因素,还有消费由大众化向多样化转型不断加深的原因。这说明明年消费仍将较为疲弱,同时考虑到消费占GDP比重较高,对经济增速会形成较大的制约,是影响2025年经济增速的关键因素。2025年经济增速的安排,重点需要采取有力政策措施促进消费的回升。
(三)投资在三种经济增速假定下都增长较快。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是过去长期以来投资在内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延续,也有今年增速较低的反弹因素。实际上,明年投资要保持较快增长,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占投资比重大约20%的房地产投资,目前虽然出现积极苗头,但要实现增长仍有不少障碍;同时占投资比重大约50%的民间投资,目前仍未出现改善的迹象。2025年经济增速的安排,还需要寻求消费担当起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说需要对消费和投资增速作出调整,促进消费增长更快一些。
以上的分析表明,从需求侧安排2025年经济增速,需要注重发挥内需的更大作用,需要注重发挥消费的更大作用。如明年经济增速按4.0%安排,包括消费和投资的内需将增长4.3%,比今年的4.1%略有加快,内需潜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按6.0%安排,内需将增长6.4%,比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内需支撑将面临着较大困难和挑战;如按5.0%,内需将增长5.4%,比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内需能够在政策的作用下可望实现,同时又避免用劲过猛,带来新的问题。因此,从需求侧看,明年经济增速按5.0%安排是较为积极又现实的选择。
三、实现明年5.0%经济增速安排的政策把握
实现明年5.0%经济增速的安排,根本上讲是要确保内需比2024年有更快增长,从增速上看要快1.3个百分点,从量上看有多69000亿元,确实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但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预期目标。需要努力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努力完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包括促进价格回升和提高居民收入比重;需要努力优化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包括预期管理工具。
(一)要采取积极的支持性货币政策。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涨幅相适应的增长速度,考虑到今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持续回落,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持续下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力促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回升,为促进需求回升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要把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下调利率作为明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直至经济步入稳步增长轨道,价格出现回升。
(二)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面对企业和居民支出都十分谨慎的形势,明年要增加近7万亿元的内需,需要财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以彰显出政府的信心和决心。继续减税降费,增加企业和居民收入,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财政支出,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生育等短板领域。可考虑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5.0%左右。
(三)要把促进价格回升作为宏观调控更加重要的目标。到目前为止,CPI涨幅自2023年3月份以来已19个月份低于1.0%,PPI自2022年10月份以来已24个月份下降, 价格的持续低迷,影响着企业的收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十分明显。明年要把促进价格的回升作为宏观调控更加重要的目标,可以考虑按CPI上涨2.0%左右安排。
(四)要把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消费,消费的扩大又取决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在经济增长缓慢的形势下,要促进居民收入更快的增长,促进消费的更快回升,就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或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扩大转移支付等,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可以考虑按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2个百分点进行把握。
(五)要更加注重加强预期的管理。要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效果改善社会预期,只要政策措施有效果有体感,社会预期就会随着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地而改善,比如今年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措施,消费者能够直接受益,出台落实很快就收到效果,明年政策措施的出台要高度关注政策措施的效果和体感。要通过全面、客观、规范、及时发布信息改善社会预期。明年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发布的完整性,坚持全面完整的发布信息;提高信息发布的客观性,坚持信息发布以事实为准绳;提高信息发布的规范性,规范信息发布的时间和内容;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发布信息。(作者系我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