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聚焦改革 > 对外开放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时间:2024-07-29 13:43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4年第4期 作者:郑持平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努力深化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重要论断的认识理解,更好地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全球视野看,新质生产力是赢得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水平自立自强,还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集聚全球技术、人才、数据等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重要前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数据和资本等,这些生产要素的分布是全球性的、不均衡的。在技术方面,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23年全球PCT专利申请共27.26万件,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PCT专利申请分别为6.96万件、5.57万件、4.89万件、2.23万件和1.69万件,占全球比重分别为25.5%、20.4%、17.9%、8.2%和6.2%。我国在应用型专利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基础性、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创新方面仍有不足。在人才方面,2023年科睿唯安统计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共6849位,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占比83.7%。美国、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居全球前两位,占比分别为37.5%、17.9%,美国约为我国的2倍。排名前十国家和地区中,欧洲国家高被引科学家合计全球占比为19.1%,略高于我国。在数据方面,据有关统计,美国、欧盟和中国是全球前三大数据市场。2022年,北美和中国数据量规模分别为28.1ZB、23.9ZB,占全球比重分别为27%、23%。在资本方面,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截至2022年底,欧盟、美国、中国吸引跨国投资存量居全球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5.24%、23.64%、8.64%。总的来看,我国在数据、技术专利规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高质量专利、关键技术、高端人才、资本等方面与美国、欧盟仍有差距。只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高效畅通的全球要素流动机制、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开放制度,才能集聚全球先进优质生产要素。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全球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从宏观看,一个高水平开放的经济体能够实现全球要素最优配置,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只能在局部最优配置生产要素,两者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世界各国发展实践也证明,开放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和可持续性显著高于封闭经济体。从中观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合作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合作的基本形态,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我国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美战略博弈持续演进、地缘政治风险明显增加,但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合作动力仍然强劲,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仍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从微观看,在开放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双向投融资、技术合作等多种途径实现全球要素优化配置,提升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世界500强企业基本都是跨国企业,也证明了开放对于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首先,有利于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利用全球人才、技术、数据等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稳定我国与主要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新质生产力领域多双边国际合作。其次,有利于参与和引领新质生产力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际竞争中,国际规则和标准是焦点之一,国内外规则和标准不统一、不协调将抬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成本。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将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势转化为参与制定和引领国际规则、标准优势,降低部分国家企图通过国际规则制约我国发展的风险。第三,有利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国际市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效能特征,不仅要依托国内市场,也要开拓国际市场。比如,我国的“新三样”不仅在国内蓬勃发展,也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对外出口不断增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扩大国际市场,满足各国消费者需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二、我国新质生产力领域对外开放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态势看,我国将成为全球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中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国内外复杂形势,要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要应对“三大挑战”,把握“三大机遇”。要认清我国的三大挑战。一是部分发达国家对华实施科技封锁,在先进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限制投资合作,并阻碍科技交流,严重影响中外新质生产力领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二是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给予半导体、医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政策支持,并对华实施“去风险”“友岸外包”等政策,冲击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国际经贸规则加速调整,我国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面临新的规则压力。

  同时,更要认清我国的三大机遇。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我国在5G、人工智能等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领域,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领者。二是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由2000年的21%上升至2022年的43%,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三是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服务业领域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拓展了国际合作的空间和领域,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新机遇。

  从国内发展看,要发挥“五大优势”,弥补“三个短板”。要发挥五大优势。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世界动荡变革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社会长期稳定,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健全,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优势所在。二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投资空间广阔,为我国吸引和集聚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市场环境。三是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以及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为我国新质生产力领域对外合作提供了优越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化条件。四是人才资源和创新场景丰富优势。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人,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人才,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新质生产力领域科技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五是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优势。据2023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显示,中国上榜企业共142家,居全球第一。华为、阿里、腾讯、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批企业上榜,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微观基础。

  同时,要重视解决三个短板。一是开放创新环境有待改善。我国吸引海外顶尖人才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数据跨境流动政策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内外资公平待遇等领域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二是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仍有空间。2017—2021年,我们连续5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但部分领域限制仍较严格。三是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存在差距。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签署并实施22个自由贸易协定,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字服务市场准入、数据跨境流动、跨境税收征收、环境保护等新兴议题覆盖不够,在部分领域国内外规则差异较大。

  三、多措并举促进在全球配置先进优质生产要素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统筹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促进技术、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安全高效流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全球范围优化配置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推动技术、人才、数据等领域开放,健全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制度。聚焦关键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开放创新试验区,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开展人才、数据、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集聚全球资本、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打造世界创新高地。推动外籍创新人才来华交流,健全科技学术组织发展外籍会员制度,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健全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制度,探索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

  以资本为纽带集聚全球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促进国内新质生产力领域良性竞争。出台2024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集聚国际一流人才团队。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大对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项目纳入项目清单,给予规划、用地、环评、能耗等支持政策。健全开发区管理制度,完善产业、科技、绿色环保等支持政策,将开发区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提升外债管理水平,统筹引导利用各类中长期外债资金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统筹推进高水平“走出去”,支持国内企业更好配置全球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提升境外投资质量与水平,有效发挥境外投资在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技术合作中的作用。支持企业加强国内外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鼓励拥有境外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的中资企业返程投资。深入开展国际产业与投资合作,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优化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际环境。巩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基本盘,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和广阔的国际市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共同营造创新生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指引,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共建国家,助力共建国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