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京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改革热度指数为70.45,比上一季度上升0.29,环比增长0.42%;同比增长2.75%。
图 最近一年来改革热度指数走势
2024年第二季度改革热度指数的主要特点:
1.经济、文化、生态领域热度值上升
从改革热度指数的六大领域来看,经济领域75.84,政治领域64.78,文化领域68.84,社会领域68.39,生态领域72.93,党建领域68.92。与上一季度相比,经济、文化、生态领域小幅上升。同比来看,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领域的改革热度均呈现上升趋势。
图 2023年以来各领域改革热度值变化情况
2.获得感热度值小幅提升
从改革热度指数的四个维度来看,宣传度56.52,参与度86.22,反响度59.15,获得感81.86。与上一季度相比,获得感小幅提升。同比来看,反映政府主动作为的宣传度、参与度和反映改革效果的反响度均保持增长势头。
3.中部地区改革热度值增幅最大
从四大区域来看,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指数分别为71.61、70.83、68.68、69.92。四大区域排名与上一季度保持一致,分别为东部第一,中部第二,西部第三,东北第四。与上一季度相比,四大区域改革热度指数均有小幅提升,中部地区增幅最大。
图 四大区域改革热度指数
4.四大直辖市均进入省市区改革热度指数TOP 10
从31个省市区的来看,上海72.57,北京71.95,江苏71.65,天津71.41,重庆70.88,福建69.84,山西69.52,陕西68.91,江西 68.63,内蒙古68.40,河北68.29,广东67.83,河南67.77,青海 67.70,山东67.67均进入改革热度指数 TOP 15。
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上海市改革热度指数再次名列省市区首位;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四大直辖市改革热度指数再次均进入TOP 5。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热度指数发布以来,江西省首次进入TOP 10,重庆市、陕西省一直位居省市区TOP 15。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天津市、重庆市、福建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连续两个季度均进入TOP 10。
5.合肥市首次进入省会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5
从省会城市来看,上海72.57,贵阳 72.3,济南72.24,北京71.95,合肥71.91,沈阳71.82,南京71.73,天津71.41,重庆70.88,福州70.54,昆明70.41,武汉70.28,海口 70.04,西安69.92,杭州69.89进入改革热度指数 TOP 15。
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热度指数发布以来,合肥市首次进入省会城市TOP 5,济南市一直位居省会城市TOP 15。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南京市、济南市、福州市、合肥市、沈阳市、贵阳市连续两个季度均进入TOP 10。
6.上海市名列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第二位
从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10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来看,改革热度指数排名分别为:厦门74.07,上海 72.57,济南72.24,北京 71.95,深圳71.94,沈阳 71.82,南京71.73,天津71.41,重庆70.88,武汉 70.28,西安69.92,杭州 69.89,长春69.27,青岛69,成都 68.7,哈尔滨 68.37,宁波67.75,广州 67.69,大连67.25。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上海市改革热度指数再次进入副省级及以上城市TOP 2。
7.保定市首次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10
从地级及以上城市来看,镇江75.17,南通 75.02,防城港74.92,厦门74.07,大理73.89,郴州73.42,中山73.22,盐城73.08,保定73.04,酒泉72.84,汉中72.69,忻州 72.68,晋中72.63,上海72.57,果洛72.41均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15。
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热度指数发布以来,大理州首次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5,保定市首次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10,晋中市首次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1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改革热度指数”课题组认为,伴随着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二季度改革热度指数环比、同比仍然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社会公众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期待,对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有信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以改革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叠合当前各阶层期待改革的社会心理环境,必将形成新的、强劲的改革合力,推动改革事业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