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汇率政策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并从宏观层面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
4月20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在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成立15周年大会上作主旨演讲,围绕“稳健货币政策的框架”的主题展开。
易纲表示:“要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利率政策处在货币政策的核心。币值稳定有两个基本含义,对内要保持物价的稳定,对外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金融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们在考虑货币政策的时候,要把国内放在首位,把国内的经济增长、就业等情况放在首位。”
对比近年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疫情时期,2020年美联储大幅降息基本上降到了零利率,中国央行降低了储蓄利率,但是整体利率比较平稳;2022年至2023年,由于通货膨胀原因,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达525BPS,而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小幅的降息,7天逆回购利率下行40BPs,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降35BPs和70BPs,引导企业贷款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易纲指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是体现了“以我为主”的宏观调控,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都留有余地。
“尤其是在中国,我们更要慎重使用货币当局的调控工具,很多时候应该留有余地,不宜使用强刺激的政策。”他表示。
此外,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既要看政策的当期效果,也要看政策的跨期和动态影响。跨周期的平衡意味着在当前周期要想到下一周期,跨区域是要考虑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周期。
汇率方面,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要双向浮动,要不断增强弹性。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都要遵循市场规律,但是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并不是并列,利率是核心和纲,汇率在利率政策的影响下由市场决定。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余额7.5万亿,占央行资产负债表约15%。
据悉,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了便宜的资金,支持指定领域或是指定项目。易纲表示,总体上我们还是能够防止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之后所产生的道德风险。“比如在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时,通过便宜资金支持口罩、医疗物资等必需品的生产,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相关支持政策时间一长就可能变味,所以要快打快退,完成任务就要退出。”
他提到,在考虑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时候,中央银行不干预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同时要加强政策工具的审计和监管,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在执行结构性货币政策时,要建立台账,同时要做好信息披露的工作。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也要和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共同发力,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同时防范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