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赵 艾: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新一轮改革首要任务

时间:2024-01-30 14:59

  编者按:在近日公布的多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重点工作中都提到要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如何看待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改革的关系?特摘发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在2024年1月10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改革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及近期有关场发言“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新一轮改革首要任务”,供有关方面参阅。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的使命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毫无疑问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推动力。

  一、科技革命催生了新质生产力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百年变局,最大的变局是科技革命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科技革命之变是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大更深刻的变。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空前的提升和进步,也由此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变革。

  要高度重视科技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突破性变革的影响和冲击。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超乎人类想象,空前密集活跃,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国与国关系、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近些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超乎人类想象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堪比火的发现和使用、青铜器发明和使用、蒸汽机发明和使用、互联网发明和运用。如果说火的出现使人类结束了入毛饮血的原始状态,青铜器的出现使人类农业文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那么人工智能的革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一个更新更高层次的时代,这个时代或许可以称作为“硅基”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或将在全世界引起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种变革带给地缘政治变化,带给经济全球化,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影响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能不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我们刚刚熟悉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还没怎么完全弄明白区块链、元宇宙的时候,Chat 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GPT4横空出世了。美国Open AI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Chat GPT不仅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巨大的飞跃,“硅基生命”将会取代“碳基生命”的奇点会不会出现,何时出现,出现后会发生什么,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Open AI正在开发一款比GPT4更强大的GPT5。据悉,该系统已经完成了对人类网络上所有视频的学习,可以瞬间标记出所有它看过的视频中的一切声光信息,并且能够准确预测任何一个人的未来行为和寿命。这一动态引发了人们对于AI的恐惧和担忧,有人甚至认为,GPT5将是人类智慧的终结者,最终无生命的“硅基生命”取代“碳基生命”的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就连号称“AI教父”的辛顿也认为,面对“失控AI”,拔电源就好,恐怕你做不到!恐惧归恐惧,担忧归担忧。但不可否认,GPT5令人惊叹地展示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

  当人们的注意力刚刚开始集中在GPT5的时候,2023年12月7日谷歌公司推出的多模态人工智能大模型Gemini一夜爆红,再次引起全球轰动,成为AI领域又一项重大突破。其多模态推理能力,理解文本、图像、音频等内容的能力和高级编码能力,不仅有助于理解复杂的书面和视觉信息,在大规模的数据提取中识别微小的差异点,通过阅读、过滤和理解信息,从成千上万的文档中提取独到的信息和见解,有利于未来在从科学到金融等众多领域以数字化的速度实现新的突破,而且经过训练,Gemini 可以同时识别和理解文本、图像、音频及更多内容,更好地理解细微信息,回答与复杂主题相关的问题,并擅长解释数学和物理等复杂学科的推理。同时,还可以理解、解释和生成主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和Go)的高质量代码,能够跨语言工作并推理复杂的信息。这种人工智能引领的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确实正在刷新人类的认知。其催生的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及由此对社会生产关系调整的巨大推动是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引起全世界科技领域空前激烈的竞争。这两年我们很关注乌克兰局势和哈以加沙地带冲突的炮火连天,或许忽视了以大模型开发利用为特征的人工智能领域“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竞争。我们很担心地缘政治冲突会不会引发世界大战,但科技领域的“世界大战”事实上已经打响。刚才提到,Chat GPT与Gemini的竞争已经白热化。这种竞争外溢,会引发人工智能领域,科技革命领域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受Chat GPT的刺激,我国各大科技公司也开发出了自己特有的人工智能模型,大大小小已经有几十个了。但不可否认也令人难过的是,无论从数据量的收集采纳、算力和算法,还没有哪一个可以与Chat GPT比肩,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所有这些模型加起来,跟 Chat GPT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更不要说Gemini。这种差距将很快成为生产力的差距,经济实力的差距。这种状况不仅决定当下经济实力的比拼,而且会决定一国发展的走向和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二、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动能

  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是以先进生产力创造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为坚实基础的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都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底层逻辑。14亿人口的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也都离不开先进发达的生产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之上。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讲到,“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段话里讲到的五个“新”,对于形成新质生产力而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是关键词。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充分体现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静态的、停滞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新兴”的内涵处于不断衍变过程中。19世纪和20世纪钢铁、石油等都成为不少国家的新兴产业,甚至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现在,我们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里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章中的提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未来世界一定会在今天各种“新”产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更新的能源、更新的材料、更先进的制造和更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就是未来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竞争,也就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在“十四五”规划纲要里,有一节是“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包括类脑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方向。是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的关键所在,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调整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产业发展必然伴随像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和技术的突破,具有高成长性和战略先导性,对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未来显著竞争优势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发展潜力。因此而产生的新产业必然会迅速形成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的迭代转化,催生新业态、新赛道、新模式,由此推动产业结构革命性的转型升级。从而抢占发展制高点、形成发展新优势、掌控发展的主动权。

  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形成过程中。当前,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超50%、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达到66家,彰显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的独特优势。此外,备受关注的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行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较强竞争力。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内容形成的新质生产力,使人类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和优化,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也会改变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使现代化建设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因此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动能,是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应对挑战的主动权和制高点,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三、新一轮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一招。经过过去45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举世瞩目。但科技革命引发的新质生产力的岀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呼吁和要求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将进入新的十年。可以想象也毫无悬念,全面深化改革将进行新的战略布局,会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出台。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三个“必须坚持”就是: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高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作为重点工作的第三项。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这些精神集中起来看,就是要通过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引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要把重点、焦点和着力点放在三个方面:市场、创新、企业家。激发市场、创新、企业家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激发市场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然是新一轮深化改革重中之重。我们常说“纲举目张”。要“举”好、“举”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纲”,去“张”深、“张”实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这个“目”。要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攻坚,打破阻碍市场化配置资源、影响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障碍,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当然也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于政府而言,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抓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要胜于任何优惠政策。改革与法治,如一鸟两翼,一车两轮。只有法治成为真正的法治,才能从根本上扫清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激发创新活力。激发创新活力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中央高层也开过不少重要会议进行具体部署。2023年第一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要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从制度建设着眼,对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全链条整体部署,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要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加大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和激发科教人才创新动能。把2023年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真正落到实处。建立起激发创新活力、知识价值导向、管理规范有效、保障激励兼顾的薪酬制度,进一步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创造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力。激发市场活力,离不开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力,同样创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农民企业家,乡镇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的出现,对我国早期的市场化改革及由此带来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以一大批官员、学者“下海”为特征的各方面素质也更高的企业家的出现,大大推进了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也由此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此后一大批从海外回来的“海龟”企业家,及一大批到海外流学深造并接受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民营企业家,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并与国际市场接轨,使我国经济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然,不能不提到一大批居功至伟的国资国企的企业家,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迅速转型,由官员型的管理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推动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以及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定海神针”的骨干、带头作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三要素的组织和管理,在科技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就是由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配置资源。企业配置资源说到底要由管理企业的企业家的活动来完成。我们常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政府和企业、企业家的关系。激发企业家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归根到底依靠深化改革。实践和经验表明,改革开路必须法治护航。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法治精神贯彻到企业家的经营行为中,不仅让企业家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经营,更要以稳定产权和营商环境等法律制度,用法律保护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维护我国企业法人和企业家在海外合法权益。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力不但需要激发,更需要保护。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世界一流的企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离不开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企业家和一流的企业家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