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主要讲两方面问题:一是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看法。二是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机遇。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有两个大的判断:第一个判断,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还是平稳的,经济运行的各项宏观指标还是在计划的区间里,总体向好。第二个判断,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稳中趋缓、稳中有险、稳中有忧的格局还没有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国现在三期叠加,最突出的特征是经济增速的换档期。从2012年开始,经济回落到8%以下,连续10个季度在7.4-7.9%之间,成为新的常态。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硬着陆?国内国际有比较多的争论。中央国务院也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每个季度都开形势分析会。特别是房地产今年开始急速下滑,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都出现了负增长,而房地产一边涉及到地方债务、土地财政,另一方面,又涉及到银行的贷款,金融风险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经济形势高度的重视,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二季度开始,国务院一方面总体上维持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保持定力。同时开始推出一些预调微调、精准发力措施,包括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铁路发展基金支持西部铁路建设;在信息、能源领域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示范项目;实施定向降准,两次下调对小微企业、“三农”关系密切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同时,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的口径;对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没有搞强刺激政策,但也是微刺激。从数字上看,二季度经济好看一点,但三季度的经济形势还会比较严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宏观数据不够匹配,一些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波动比较大,不正常。从宏观数据来看,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都没有完成计划。年初定的投资计划是17.5%,1-7月17%,是近年最低的。从消费来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今年的计划是14.5%,1-7月份12.1% ,比计划低了2.4个百分点。国际贸易,一季度外贸出口是负增长,1-7月份增长2%。大家想一想,GDP年度计划是7.5%,投资、消费、外贸都没有完成计划,宏观数据匹配不了。从7、8月份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来看,问题仍然值得高度关注。比如上半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额只增长了13.6%,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只增长了14%,房地产投资只增长14.7%,都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从一些能源、运输指标来看,8月日均发电量160亿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日均铁路装车数16万厢,同比下降了2.4%。从PPI(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来看,8月份下降了1.2%,连续30个月都是负增长,对投资者信心影响非常大。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局面?正式的解释一般是说三个因素:国际需求持续萎靡不振,西方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道路漫长,新兴经济从从2012年开始面临着通胀和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国内需求不振;以及政府主动的结构调整。深层次原因则是在转型过程中,长期以来我们所依赖的投资驱动、资源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内生动力逐渐开始萎缩,而市场驱动、创新驱动这样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内生动力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找不到很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微刺激也好,强刺激也好,都解决不了问题。
我的个人意见,第一,要进一步淡化GDP指标,不要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从中央到地方追求的重要指标。每年的增长指标应由市场需求和潜在增长率决定,而不是按照政府需求,按照保就业、保民生、保事业发展的需求决定。真正的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年度增长目标符合市场实际,就可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改革和结构调整方面。第二,要稳经济,不能靠过去习惯的投资拉动,要真刀真枪推动改革,释放改革的红利。着力解决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希望在哪里?希望在改革、希望在市场,希望民营企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对于当前形势的看法。
根据中央的决定,下半年的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坚持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宏观政策基本趋向稳定的同时,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灵活前瞻、预调微调,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总书记一再强调今年是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刀真枪地推动改革。我们对中国经济是有信心的,信心来自于改革。
第二,关于民营企业当前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和面临的一些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企业总数中的90%以上,整个城镇就业的80%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投资总量的60%以上,整个税收的50%以上都是非公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贡献的。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明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同时,特别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领导非公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这从政治上进一步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民间投资36条,2012年又出台了42项实施细则,2013年委托全国工商联对新36条、42项实施细则进行了第三方评估,反映了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民营经济的投资情况看,现在年均民间投资总额从2006年的5万亿,增长到目前每年20多万亿;在社会投资总额中,民间投资从48%上升到62.9%;近几年,民营经济投资增速一直比国有经济高4-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国有投资16%,民间投资是20%。总的来看,民间投资的环境有所改善,民营企业的信心有所提振,民间投资增长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激活。但是,也要看到民间投资增长速度下滑还是一个事实,民间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仍然不高,民间投资在许多领域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为什么是这个情况?我想有这么几条原因:第一,行业垄断阻碍了民间投资的步伐,这是影响民间投资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民间投资仍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第二,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也是影响民间投资信心的重要因素,民间的投资、民间的资本对于宏观形势更敏感,在当前经济下滑、PPI长期负增长情况下做出一些比较审慎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融资困难增大了民间投资的成本,长期以来,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一直是制约民间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投资的重要原因。国家发改委报告民间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比较多,最多的上浮30%,民间借贷年化利率高达25%。第四,政策滞后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发展,这是制约民间投资的老大难的问题。
今天民营企业发展还是充满了新的机遇。从总体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越大,矛盾和问题越突出,问题倒逼机制对于加大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包括给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立足于当前要解决经济下滑、投资不足的困境,要扩大民间投资,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如果着眼长远,还是要通过改革来激活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建立促进民营经济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对总体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意义十分重大。
具体来说,现在有三个机遇:一是改革的红利,二是创新的机遇,三是结构调整的空间。关于改革的红利,改革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现在中央、国务院看的很清楚,方针很明确,一定要通过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加大改革的力度来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潜力,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新一届政府组建以来带头进行的自我革命。克强总理指出: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先手棋、当头炮。表面来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任务是简政放权,实际上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最关键的问题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最核心的。本届政府刚成立的时候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经过一年多工作,取消和下放了630多项,总理要求今年年底前争取再下放和取消200项,整个国家行政许可控制在1000项以下。8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我专门提出要从根本上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不是挤牙膏,不是做减法,而是从“清理”、“下放”转向“确权”、“规范”,从根本上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行政许可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合法性审查。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应该保留的保留,其它的统统取消,放给市场。政府公布权力清单后,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企业来讲,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政策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后,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民营经济分享改革红利。另外,垄断行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二是创新的机遇。国家已经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中国经济虽然处于世界经济前列,是工业大国,但是远远不是工业强国,很多产业处于世界中低端,传统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确实不可持续,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这是一场战略性、结构性、创新性的调整,要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提高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克强总理指出,要通过改革真正解除对个体、对企业创新的束缚。去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10万亿,同比增长了25%,网上零售额1.8万亿,增长35%,同时电子商务物流每年增长50-60%。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竞争比较充分,政策比较宽松,市场环境比较好,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机遇。
第三是结构调整的机遇和空间。结构调整既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有地区性结构调整。今年2月26日总书记在北京视察以后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继当年确定西部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以后又一个重大的战略。现在国务院组成了以张高丽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班子设在国家发改委,第一步主要做三方面工作:一是确定好京津冀地区的定位;二是对于京津冀地区在交通、产业、生态领域要制定先行一步的突破性的工作方案;三是围绕京津冀一体化研究体制、机制的创新。从国土面积来讲,京津冀地区只占2.5%,但经济总量占10.9%。长期以来,这个地区行政配置资源的色彩比较浓厚,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比较大,通过京津冀一体化这样一个重大的调整,一方面可以为我们国家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新的动力,同时,也为民营经济提供很好的空间。
民营经济确实大有希望,特别是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当前大的改革的浪潮下,在当前中央一系列政策环境下,希望民营经济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