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我会常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出席在上海市杨浦区召开的“人民城市 创新发展——2023年人民城市理念研讨会”,并作题为《新理念新实践:人民城市建设新征程》的主题发言。
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中共杨浦区委共同主办。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薛侃等岀席并致辞。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以及来自研究机构企业的有关人员也分别作主题发言。
赵艾在主题发言中,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为中心,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放格局、开放生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好保障作用等六个方面谈了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认识与体会。
赵艾谈到,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是“有高度”的建设。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加深理解和认识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人民城市确立了更高的坐标定位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人民城市建设的思想内涵,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人民城市建设必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标对表,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赵艾谈到,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是“有温度”的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依靠谁、城市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建设人民城市,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一切为了人民和紧紧依靠人民的有机统一,更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同心同力,充分激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真切动力,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达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人民也让城市变得更美好的良性互动,全面彰显人民城市的鲜明本色。上海确定的“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这就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温度”。
赵艾谈到,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是“有厚度”的建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人民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有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以创新为引领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工业“锈带”变成了宜居生活的“秀带”,就是有特点、有“厚度”的高质量发展典型,为全国提供了示范案例。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是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设。
赵艾谈到,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是“有深度”的建设。改革创新是建设人民城市的根本动力,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人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当前形势下,特别要通过鼓励、支持和引导,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活力。体制机制改革要聚焦科技创新,把提升科技实力和水平作为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建设人民城市,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赵艾谈到,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是“有宽度”的建设。就是构建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开放体系或“开放生态”,既包括对国外开放也包括国内城市间、区域间的开放,还包括城市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方面的开放。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在深化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的基础之上,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人民城市建设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体系。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携手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要加快构建城市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通过构建开放体系,打造开放生态,使城市充满开放建设与发展的活力。
赵艾谈到,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是“有力度”的建设。这个力度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党的领导的保障作用。人民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毫无疑问,会遇到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尤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上海市杨浦区把党群服务站嵌入基层社区,探索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知民情、解民忧、聚民智、听民意,就摸索出一套好的经验和做法。因此,要建设好人民城市,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建设的领导。
研讨会前,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等上海市领导会见赵艾等发言嘉宾。我会科研部有关同志陪同赵艾参会并参加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