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2日,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带队到上海市杨浦区开展专题调研,与区委书记薛侃等有关部门领导就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杨浦区高水平创新发展、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我会理事王洪江、科研部主任南储鑫等陪同参加调研。
在沪期间,赵艾还应邀出席在位于杨浦区的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内举办的第三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并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主旨演讲。
第三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以“‘一带一路’十周年展望: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赵启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长周汉民,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凌宇及我会科研部主任南储鑫等出席论坛,致辞、演讲或发言。
赵艾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讲到,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一带一路”各国共同发展开辟更广阔路径,开创更美好前景。
赵艾讲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的时代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从全球视野观察和分析,一系列问题表明,和平与发展这个多年的时代主题已悄悄发生了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特别是大国博弈加速演进,新冷战抬头,选边站结盟; 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全球持续蔓延特别是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极端气候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地频发;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全球性剧烈波动,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加剧,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等,尖锐地摆在世界各国,也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面前。迫切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加以深入研究,采取应对之策。
赵艾讲到,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探索自主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示范。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为了人民,这就顺应了各国人民对物质富裕与文明进步的渴望,能够引发广大“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与信任,凝聚起“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发展共识,将大大提振“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追求和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赵艾讲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打造“信任丝绸之路”。面对时代主题之变,应对各种冲击、挑战和考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彼此信任,对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凝聚力就更为重要。当今世界,信任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稀缺资源和奢侈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
赵艾讲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深化务实合作。深化务实合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指示和批示精神,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既深化互联互通合作的“硬联通”,又提升规则规制标准对接等的“软联通”,也要推动人文交流的“心相通”。要把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务实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赵艾讲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考虑风险与安全,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安全保障,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尤其是强化境外项目风险防控,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深化认识,提高站位,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的“一带一路”。
我会科研部主任南储鑫应邀出席圆桌论坛学者专题讨论,并围绕“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升级版’”分享了对中巴经济走廊十年建设历程、早期收获、面临问题、风险防范、未来展望等有关看法。
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等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