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赵艾:深化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小企业务实合作

时间:2023-07-04 10:10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包括非洲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热情参与,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目前,中国已与包括非盟和非洲大多数国家在内的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投资、贸易、科技、人文等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重要文件。正像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共二十大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也进入了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新阶段。这种新形势为中非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化互利合作空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新机遇。

  一、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十年来,在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贸易互惠互利,互补性强,中非贸易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造福了中非双方人民。自2000年以来,我国从非洲进口1.42万亿美元,向非洲出口1.58万亿美元。最近十年,中非贸易总额累计超2万亿美元。中非贸易屡创新高,2022年,中非贸易额达2820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1.1%。

  二是合作便利化水平逐步提升。我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8%的输华商品实施零关税待遇,为非洲农产品输华设立“绿色通道”,帮助非洲农产品食品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自贸区秘书处成立经济合作专家组,深入开展中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交流与经验分享。充分发挥在非洲经贸合作区作用,促进非洲产业升级,提升非洲加工制造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助力非洲增强整体出口能力。

  三是合作投资取得长足进展。中国是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70亿美元,流量累计超300亿美元。2022年,中国对非新增直接投资34亿美元。今年前4月,中国对非新增直接投资达到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近年来,投资方式更加多样灵活,除绿地投资以外,参股、并购等方式逐渐增多。

  四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由传统的贸易、工程建设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投资领域覆盖了建筑、采矿、制造、科技、批发零售、农业、房地产、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中国已与非洲27国签署民用航空运输协定,成功为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建造、发射通信气象卫星。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相继建成。2022年中国在非洲创造近30万个工作岗位。

  五是合作主体大显身手。中国企业在非经贸合作区的带动作用正在持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非洲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媒体娱乐等行业迅速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非洲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目前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有3000余家。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民营企业占中国在非企业数量的七成以上,成为中国对非投资的生力军。

  六是合作机制日益完善。中国与52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设立中非经贸博览会,组织贸易促进团去非洲采购,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等活动,大力推介非洲优质特色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现在,南非的红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摩洛哥的护肤品、加纳的巧克力、坦桑尼亚的腰果等产品在国内广受好评。

  二、以“九项工程”为重点深化中非“—带一路”务实合作

  2021年11月2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举办。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为中非深化“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会前,中非双方共同制订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作为愿景首个三年规划,中国宣布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并作为中国对非洲“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主线和中非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九项工程”顺利推进,成效明显。今年是推动“九项工程”落地见效的关键之年。

  一是卫生健康工程。为实现非盟确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中国承诺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中国还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目前,中国新冠疫苗率先惠及非洲国家,在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开展本地化生产合作。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已竣工并完成对外验收,中国在非医疗队诊疗患者超过146万人次。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约9000人次,提供研修培训名额超过10万个。

  二是减贫惠农工程。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向非洲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在华设立一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鼓励中国机构和企业在非洲建设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百企千村”活动。此后,中国积极向有需要的非洲国家提供粮食援助,目前已经在非洲启动建设13个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推动非洲44个国家实施数百个社会责任项目。

  三是贸易促进工程。中国承诺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加快推动检疫准入程序,进一步扩大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力争在3年内从非洲进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承诺提供100亿美元贸易融资额度,用于支持非洲出口,在华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一带一路”中非合作产业园。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设施联通项目,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秘书处成立中非经济合作专家组,继续支持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目前,非洲11国16项农产品在“绿色通道”项下获得输华准入,21个非洲国家已经享受98%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2022年,中非贸易额达2820亿美元。

  四是投资驱动工程。在3年内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总额不少于100亿美元,设立“中非民间投资促进平台”。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工业化和就业促进项目,向非洲金融机构提供100亿美元授信额度,重点扶持非洲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中国承诺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中国愿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的特别提款权中拿出100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新增对非洲直接投资超过50亿美元,已向非洲金融机构提供超过40亿美元授信额度。中非民间投资促进平台、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已正式设立。

  五是数字创新工程。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支持建设中非联合实验室、伙伴研究所、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同非洲国家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和旅游电商推广活动,实施非洲“百店千品上平台”行动。目前,中国已经启动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筹建相关工作。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非北斗合作论坛和首届中非创新合作大会。

  六是绿色发展工程。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在非洲建设低碳示范区和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区。目前,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正式挂牌,中非绿色创新计划启动,中国企业承建的尼日利亚宗盖鲁水电站、中非萨卡伊光伏电站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进展顺利。

  七是能力建设工程。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助新建或升级10所学校,邀请1万名非洲高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开展“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活动。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不少于8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持续推进,国内7省市14所职业院校与非洲11国13所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结成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中国在非洲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为所在国创造近30万个工作岗位。

  八是人文交流工程。中国愿支持所有非洲建交国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在华举办非洲电影节,在非洲举办中国电影节。举办中非青年服务论坛和中非妇女论坛等。目前这方面的活动也可圈可点。

  九是和平安全工程。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和平安全领域项目,继续落实对非盟军事援助,支持非洲国家自主维护地区安全和反恐努力,开展中非维和部队联合训练、现场培训、轻小武器管控合作等。中国说到做到,相关援助和项目也在不同程度的落实中。

  三、深化中非“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小企业新机遇

  中共二十大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共建“一带一路”也进入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参与中非“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根据“九项工程”布局和已经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初步概括,中小企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中非务实合作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机遇。

  一是在服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重点是“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即聚焦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关键项目,着力推进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领域合作。目前在非洲已建成运营的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在维运服务保障方面,对中小企业产生许多难得的商机。

  二是深化经贸合作的机遇。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市场规模庞大。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涉及非洲52个国家,人口13亿。这样庞大的市场规模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商机。

  三是扩大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的机遇。目前,中国已经在在非洲建设了多个经贸合作区。如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埃(塞)东方工业园等、华坚工业园,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加蓬恩科经济特区,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纳米比亚鲸湾国家经济特区,中乌(干达)姆巴莱工业园等。在完善办好现有合作区的同时,下一步,仍将加大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力度。中小企业的机遇是不言而喻的。

  四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遇。从2015年开始,第三方市场合作从概念提出迅速发展为多个项目落地。其核心理念是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包括非洲在内的“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为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金融机构重视并推动合作企业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如设立丝路基金,中非投资基金等。

  五是开发建设“小而美”项目的机遇。2021年11月19日召开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指出,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一些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大项目,中小企业吃不动,但一大批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的项目,减贫、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小而美”项目,中小企业可以大展拳脚。

  六是资源开发合作的机遇。我国资源尽管十分丰富,但是能源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多煤缺油少气是基本国情。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加大国内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发展新能源替代,还不得不大量的从海外进口。特别是原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多年来一直居于高位。2022年我国原油进口5.08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1.2%;天然气进口量1520.7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为40.2%。从长远看,这种状况一时还很难从根本上扭转。非洲国家大都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中小企业投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也蕴含着巨大商机。

  七是技术转让与合作机遇。中非“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小而美”的项目,都需要广泛的技术支持。比如建设绿色项目,数字项目等,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输出、技术合作等方式获益。

  总之,深化中非务实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像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主旨演讲中指出的,我们要开创中非合作新局面,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共享减贫脱贫经验,加强数字经济合作,促进非洲青年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根据作者在2023年6月28日于广州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重要活动“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整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