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我会会长彭森应邀出席在京举办的“以结构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结构转型》新书发布会。该活动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主办。彭森会长在研讨环节发表“中国式现代化与市场化改革”主题讲话。
彭森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无论是结构转型,还是高质量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新四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从数量和规模扩大向质量和效益改善提升的根本转变。“新四化”的同步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也是重要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重要任务是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结构转型》一书对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任务、目标都做了分析和描述,是比较中肯的。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占1/3左右,但尚未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任务。书中指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处于第三方阵,也是实事求是的。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产值约占全球30%以上,是西方G7国家的总和,按产值、产量是碾压G7国家的。比如基础制造业的钢、铁、煤、水泥、有色金属等中国都约占全球的一半,但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还有差距,有短板,要经过努力在2035年进入第二方阵。书中还提出,制造业占比保持稳定性也很重要。
关于信息化,主要任务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
关于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把城镇人口比重提高至75%左右并稳定下来(现常住人口64.7%,户籍人口46%,两者相差18个点),而且要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城市品质明显提高。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鸿沟真正填平,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可以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
关于农业现代化,今年一号文件刚刚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乡村振兴必须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是人的现代化。社会的主体是人,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有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国家。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45年来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坚持了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在各项战略、政策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也要以人的现代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
党的二十大讲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前四个(14亿人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都是讲的人的现代化。其中14亿人的现代化重点是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即人的现代化不仅是人均GDP要到多高,而是必须满足人民对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推动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达到一个新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的不仅是可持续发展,而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是人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全面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三是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也是最重要的现代化。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将此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决定”。“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中国式的现代化,当然应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制度现代化的保障。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体系的完善、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文件出台。2020年4月9号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5月11日《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2022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及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等。今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5周年,去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确立30周年,但市场化改革任务还远未完成。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有可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等出席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