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学者观点 > 本会研究员专栏 > 王一鸣

王一鸣:制造业呈现新特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2-05-24 13:07 来源: 国研网 作者:王一鸣

  前言

  当前,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先进的传感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等日趋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流程、企业管理,乃至用户关系都呈现智能化趋势,大规模定制和个性化定制日益成为主流制造范式,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向网络化、扁平化、平台化转型,企业的边界日趋模糊,制造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诸多新特征。

  一是数字技术加快向制造领域渗透扩展

  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消费领域数字化转型更为活跃,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视频直播、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促进供需时空匹配,降低交易成本,释放巨大的消费潜能。

  走向未来,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调、服务化延伸等融合发展新模式蓬勃兴起。

  二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加快构建。

  如果说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消费互联网迅猛发展,形成了若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网络平台公司,那么今后一个时期将迎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浪潮。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的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正在作为一个新的生产方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三是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强化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实现精准预测需求、设备远程监测和能耗管理,精细管理工业企业工艺、制造、物流等各个环节,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可以减少20%以上的碳排放。

  综上所述,紧紧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构筑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也有利于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要素成本提高的背景下,有效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激活创新生态,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盈利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些短板和制约,主要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原创成果偏少,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高端人才供给仍显不足。

  在终端产品领域,比如移动终端、通信设备等,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等中间品依然是短板。必须加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

  1

  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全面推动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广一批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组织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见效快、实用性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资源,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推行普惠性的“上云用数赋智”服务,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融入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并夯实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基础。

  全面推动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广一批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组织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见效快、实用性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资源,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推行普惠性的“上云用数赋智”服务,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融入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并夯实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基础。

  2

  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围绕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融合型技术领域,加快前瞻性布局,面向行业需求,在通用设计中兼顾专业需求,打造可用性强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培育平台化设计新模式,发展平台化、虚拟化设计工具,推动设计和工艺、制造、运维一体化,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位、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

  3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相对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对数据采集的精度、传输速度、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智能化加工应用的要求大幅提升。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云网协同发展,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培育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领域的综合性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性平台,以及面向特定技术和场景的专业性平台,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

  4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数字服务企业跨界创新,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布局、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鼓励开源科技创新,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建设,促进创新模式的开放化演进。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自主供给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5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动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IPv6和5G网络建设,推动5G商用和规模化应用,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新型网络,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在传统基建中,政府往往是主要投资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在新基建中,要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更好对接市场需求,提高投资效率和技术先进性,形成政府与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合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