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首先强调,共同富裕不是通过打富济贫实现的,而是在发展中实现。让收入水平比较低的人收入增长的快一点,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
郑新立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宏观经济里的突出问题,也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原因。“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是让农村的5亿多人口尽快富起来。”
其次,郑新立认为财税改革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在税制改革方面,在税收上要逐步实行以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过渡。“提高直接税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在全部税收中的比重。”
再次是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郑新立表示,目前全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有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0%以上。下一步的重点是让更多的人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现在看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点和最大潜力在农村。”
最后,郑新立向《致知100人》表示,随着产业升级,制造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我国制造业技工缺口较大。“现在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劳动技能,提升技工的待遇和地位,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上升到中等收入群体。”
以下是《致知100人》与郑新立的对话精编:
《致知100人》:您是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什么?
郑新立:目前,我们初步小康实现了,全面小康也实现了,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经过过去40多年的发展,确实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现在中等收入人群已经有4亿多人,占全部人口的30%以上。共同富裕要在发展中实现,主要通过增量的调节来实现,不是通过存量的调节来实现。换句话说,不是通过打富济贫来实现共同富裕,而是通过经济发展,让收入水平较低的人,收入增长的快一点,让更多的人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具体来讲,实现共同富裕应当采取四个重大措施来实现:
第一、增加农民的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宏观经济里的突出问题,也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大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46,处于较高水平。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中,城乡收入差距占到了50%左右。如果城乡居民收入是均等的,基尼系数就可以下降一半。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居民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还是少数。
所以,下一步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是让农村的5亿多人口尽快富起来。怎么尽快富起来?就是通过实施城乡融合的发展战略,建立一个城乡市场之间各种要素能平等交换、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
现在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的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城市里早已市场化的生产要素,在农村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按照价值规律,生产要素总是朝着价格更高、能够获得更高利润的地方流动。由于城市的市场发育程度高,农村的市场发育程度低,这就导致改革40多年来农村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支持了城市的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因此,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必须牵着市场机制这个牛鼻子,完善城乡要素市场体系。主要是劳动力、资本、土地这三大要素在城乡之间要实现平等交换、自由流动。比如现在2.8亿农民工,都是精壮劳动力,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他们的农村户籍,使他们享受不到所在城市户籍人口附加的公共服务,这就是不平等交换。
另外从资本市场来看,由于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投资机会少、收益低,所以农村居民的积累只能流到城市。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包括工行、建行、农业银行等设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把农民那点存款像抽水机一样抽到城市去了,支持了城市的建设。农村的金融机构都是存差,城市的金融机构都是贷差,40多年农村流向城市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
去年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创造历史新高,达8.4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在本质上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价值的转移。这是城乡要素不平等交换的集中体现。
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建立一个城乡融合的市场机制,吸引城市资本流向农村,与农村的资源相结合,来支持乡村振兴。
第二、在税收上要逐步实行以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过渡。我们国家的税收体制,是根据原来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来设置的。在国家税收的来源里,间接税占了70%左右,直接税占了30%左右。发达国家则正好与我们相反,是直接税占70%左右,间接税占30%左右。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直接税主要是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要逐渐提高,逐步实现以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过渡,让高收入的人多纳点税,给国家财政多做贡献,政府就可以多搞一些公共服务,支持农村的发展。
第三、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中等收入者,现在指家庭年收入6万到20万元的家庭。全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有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0%以上。下一步的重点是如何让更多的人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现在看来,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最大潜力和重点是五亿多农村人口,他们通过经营规模的扩大,通过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有相当一部分人能较快上升到中等收入家庭。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为2.6:1,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为11:1。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的特色小镇,让农民从农产品加工营销中增加收入;三是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使农民从宅基地资格权和耕地承包权的有偿转让中来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城市里面,主要是通过创造更多较高收入的就业机会,使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第四、提高低收入者的劳动技能,使他们能够迅速提高收入。现在有一些高技能的劳动岗位存在用工荒,招工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比如能开数控机床的工人就奇缺,收入也很高。要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劳动技能,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尽快上升到中等收入水平。
《致知100人》:我国应该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郑新立:我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在迅速增加,企业竞争力也在提高。但是,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必须培育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现在看来,培养这样的企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增加研发投入,以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传统产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达到3%以上,高技术产业应占到10%以上。现在我们的多数企业还做不到。应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通过自立自强和技术创新,打破美国政府对我国企业的打压和封锁。
第二、政府要创造有利于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深圳为什么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前些年,深圳申请的国际专利的数量占全中国的47%,原因在于深圳建立起了一个激励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深圳政府出资设立了两个公司,贷款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现在深圳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95%以上在他们成长的初期,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都得到过这两个公司的帮助。所以,其他苦于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公司的城市,应当学习借鉴深圳政府的经验。
第三、完善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一个创新型城市必须提供能够吸引外资、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要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的生产要素集聚,这是培养创新型企业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要把技术创新当做决定城市兴衰的关键,注重办好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针对卡脖子技术,组织协同创新。
《致知100人》:员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相比传统的制度,有哪些优势?
郑新立:员工持股可分成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国有企业实行混改,吸收民营经济进入,发展成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这类企业允许员工持股。
第二种情况是上市企业,它有社会股,也有员工股。其中员工股特别是管理层持股,在任职期间不能变现,督促管理层一心一意把公司办好,提升企业的股市价值,为股东创造更多财产性收入。
第三种情况是股份合作制企业。这也是马克思所讲的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相结合的合作制,马克思对这个评价很高,认为这种合作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积极扬弃,它本质上属于一种集体所有制。这种股份合作制现在看来很有竞争力,最典型的就是华为公司,华为公司有17万人,7万人都是股东,每年评选优秀员工,奖励对企业的认股权,每年有分红,离开公司时可以变现。这种股份合作制,也称为合伙制,非常适合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合作者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使企业非常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