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学者观点 > 本会研究员专栏 > 彭森

彭森:《改革开放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序言

时间:2021-12-24 17:54

  2020年是风云变幻、极不平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的一年,也是我们奋力拼搏、化危为机、重塑信心和希望的一年。中国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改革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议》将“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对“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百年变局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外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一个动荡变革的世界,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世界上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制度上的竞争。我们要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十四五”时期,不仅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更重要的是必须突破原有的既得利益格局,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城镇与乡村的关系、收入分配领域的关系等重大格局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实际就是改革。只有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才能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真正释放内需的潜力,为中国的城市、乡村、各类市场主体增添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新的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根本动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乘势而上,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开启中国改革的新征程。

 

  开启中国改革的新征程,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市场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了“十四五”要达到六个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这个“1+6”的表述系统全面阐明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总目标,最核心的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到底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十四五”时期,为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要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真正做到在市场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在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上,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成为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同时,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关键任务是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坚持竞争中性的原则,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护公平竞争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核心,也是政府在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要在市场准入、要素使用、产权保护等方面消除所有制歧视和壁垒,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只有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和市场的优胜劣汰,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开启中国改革新征程,必须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市场化改革成败的关键。“十四五”期间,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要重点突破户籍、所有制等身份差异对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化配置的制度障碍,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进一步放开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在城市群内探索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在资本要素市场化方面,要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推动资本向创造价值的优质企业流动,完善金融支持创新政策,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重点是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继续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坚持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要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和交易流通的标准和措施,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数据资源整合,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开启中国改革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创新改革推进方式。2020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力度前所未有!展望“十四五”,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式本身也进一步改革创新,表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形式,其关键是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关系。《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我国发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同时,党中央多次强调,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鼓励支持地方开展差别化的改革创新试点。

 

  二是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我们既要坚持用改革为解放生产力开辟道路,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动能;又要坚定不移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是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既要坚持依法治国,把改革创新纳入法治的轨道,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法律供给和保障;又要通过特许授权等方式,为改革创新留出空间,在改革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法治体系,加强对市场化改革探索创新的法律支持和保护。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通过综合授权、先行示范,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这些做法一方面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同时也为各地区各部门增强改革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十四五”时期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出了要求和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多的政策和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靠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辟道路。

 

  近年来,我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同志们,会同各有关方面,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赵艾同志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在配合我组织开展改革开放重大问题研究的同时,也深入思考许多重大问题,成果颇丰。本书收录了赵艾同志2019年10月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工作以来发表的部分文章,涉及“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既有他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认识和体会,也有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认真研究。很多观点见解独到,又坚持实事求是,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我和赵艾同志相识并共事多年。1987年赵艾同志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到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时,我正在国家体改委理论组工作。在国家体改委工作期间,赵艾同志先后在理论组、理论宣传局、国外经济体制司等有关部门工作,从事过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各国经济体制比较、企业改革和国际竞争力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涉猎的领域一直是很宽的,后来又到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开展国际问题合作研究。在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期间,他先后在经济社会组、综合规划组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主要从事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研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期间,他先后在西部开发司、区域开放司(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还兼任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对外开放,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研究。赵艾同志也曾到地方和企业工作过,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改革开放基层实践经验。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读者更多了解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和光明前景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也希望赵艾同志有更多的思考和研究成果与读者分享。

 

  是为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