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12月27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改革(2018)年会暨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高层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本文为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的演讲内容。本文为现场录音整理,未经过演讲者本人审核。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 李北光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操作层面的。我今天代表我们制造业规划的一线,从两方面谈谈,我们改革领域,怎么把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真正的落实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支撑企业国际竞争。
工业是经济的基础。我们改革的主战场在哪里?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定要抓好实体经济。抓好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而抓好制造业就要抓好自主创新。抓好自主创新关键在于信心、耐心和定力。
所谓信心,我们从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四个自信。
放大尺度看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实际上就是1969年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们1978年打开国门,利用独特的比较优势,迎来了4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我们有底气第一次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市场经济,它们甚至就从来没有过计划经济,也完全是开放的,但为什么它们没有取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成就,这就是机会给有准备的人。从改革开放往回看,我们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大约30年的努力,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保障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并没有使我们空心化,并且使我们这个心、这个核不断壮大。现在和未来,我们面临的就是从大到强的问题。
每段时期都有不同的策略。初步工业化阶段我们用的是计划经济,规模速度的工业化我们用的是改革开放,未来我们工业的转型升级,一定要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进入到了改革的深化阶段。
从1949年到2049年是我们制造业发展的100年,到2049年我们进入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这意味着将有14亿人口进入到目前仅有8亿人口的发达国家的行列,北美、澳新、日韩、西欧8亿,届时22亿人口将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是我们中国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前进的道路不是那么平坦,不可能在敲锣打鼓中迎来民族的复兴。所以还是有耐心和定力。
我们要知道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是什么?就是争夺未来高技术产业的主导权,所以美国的贸易政策已然发生重大的变化。今年10月份,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这个战略里面明确提出,美国必须实行积极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是对美国保持先进领导者战略非常必要的战略性手段。所以中美贸易摩擦是我们今天的最大不确定性,这是从短期看。从长期看,美国只要想保持它先进制造业领导者地位,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不会停止。
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者战略都说了什么?第一个分析了美国先进领导者战略这个总目标,所必须保证的三大战略目标:第一,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一定要明确,提出了五个方向。第二,针对未来的技术方向,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评估、使用如何改革,也是一个改革的方案。只有人才不够,最后的目标供应链能力,也是就创新体系的改革。一定要有体系化的能力把这些人才有机的组织起来,使科学家、资本家和技术工人在一个高效的体制内运行才能保障它的基础能力、它的领导能力,这是美国先进制造领导者战略分析的路径。所以我们不能看它具体说了什么,还要看它的逻辑脉络。我们要学习他们总是强调,建立从技术到人才匹配,再到有效的组织这个方法。这个报告一共分一个总目标、三个战略目标和十三项战略任务,具体又细分为三十五项重点任务,以及一系列的未来四年的优先发展行动计划。它所有的目标和重点都是为了强化美国的工业基础。美国的政治霸权背后是金融霸权、军事霸权,它背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科技、金融、军事等一体化组织,再背后是这个联盟内部的创新、制造的体系化实力,占领了全球价值链分工顶端。美国未来趋势将是,战略收缩,恢复、巩固、提升高技术产业,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基础能力。
我们要知道改革的主战场,是制造业,经济的基础是制造业、创新主力也是制造业。改革是手段,改善生产力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总书记说振兴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从短期看是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从长期看关系国家经济命脉。
第二个方面,谈谈怎么加快跃升管理的基础能力,完善管理工具。
经过40年发展,我们工业规模现在是全世界第一,有力支撑了我们GDP全世界第二的地位,但是我们从弱小到大规模、高速度的同时,我们的根基并不牢。所以总书记对我们下一步制造强国做出了系列批示,第一个明确工业是立国之本。第二个明确了我们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三个明确了我们未来改革的着力点。1、打造系统创新链,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军民融合。3、扩大开放,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要高水平开放。
为什么说我们要着力解决基础能力还薄弱的问题?目标下面有支撑,支撑下面还有支撑,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比一个距离发达国家差距大。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我们一段时间的目标,制造强国建设是更为长远的目标。高质量主要对的是我们的高速度,所以质量是平衡和效益,发展方式转型。高质量支撑了我们未来的强国建设,那么,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也是转型的概念,它支撑了我们的向高质量方式转型。生产方式的转型,下面主要靠高端装备来支撑。我们要有高档成套的生产线,一系列的高端生产工具。高端装备的支撑又是什么?是我们的部件、软件、材料、工艺、以及检测计量、试验、验证、标准这些“四基”,是工业的基础能力,我们是薄弱的。我们前段时间热议的中兴事件就是这个标志的体现。再往下,支撑基础能力的是什么?关键共性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解决竞争前的关键共性技术,尤其是关键共性技术的检测方法。再往下,支撑关键共性技术是什么?就是我们基础科学。那么,支撑我们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基础到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基础科学的是什么?就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也是我们最薄弱的,就是生产要素的科学测量方法和标准。
下面这个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研发投入增速缓慢是客观规律,但成果转化效率能否快速提升?大家看下我们研发投入强度,国家层面2.1%,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是多少?0.94%,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2到3倍。但是研发投入的增长,一定是缓慢的,因为我们财力有限。但是我们看另外一个指标,就是我们科技创新转化能力仅有10%,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0%相比,我们还差4倍。所以总书记指出来,要打造系统创新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是体系,而不是把我们一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在单个企业,因为那里会变成企业自己的私有技术,很难形成公共技术的扩散。只有形成有体系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效率,才能落实这一指示。
总体上看,这些问题都说明,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中国制造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其实,坡和坎是不一样的。我们开一个车,只是坡,你不管劲大小,往前,水平开就可以了,一定可以上去。但是坎不行,你开一个车上去,如果遇到一个台阶,你不把车抬起来就处于停止状态。坎,就要跃升,跃长管理的基础能力,这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任务。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就是要解决我们的坎,不能只靠渐进式的改革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看这个案例:中美科技创新效率差距,导致高技术产品差距只是表象。我们一个专家分析1997年美国8400个项目调查的结果,和中国某配套项目1200个项目的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对比分析,彻底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美国是26.5%,而中国是75%。我们不能每天都宣传高铁、大飞机、航天、载人深潜等20%多的成果,我们更应该关注75%的沉没成本,这是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清华紫光总裁也认为,我们在芯片、在材料、在软件、在高端的武器装备和美国的差距,仅仅是表象,这是一种结果,而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形成科技创新的体系能力。所以总书记说我们要形成创新体系,就是要解决我们高度组织化,高效的组织化问题。这就需要统一的标准。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有多大?1955年,美国就制定了WBS工作分解结构标准,1957年制定了EVM获得价值管理的标准,1975年制定了TRL技术成熟度标准。决策层定的事儿,要落实。第一,操作层首先要分解,就是美国总统发出的一个文件,一定要在部门层面,地方层面分解成架构。架构是什么?要分解,什么叫分解?WBS。第二步,什么是落实没有落实?落实好还是不好?这是我们基层同志最困惑的问题,所以架构以后我们要统筹资源,用EVM。第三步,如何考核奖惩?,用TRL。一个长期的任务,如何持续推进?我们不可能一年两年就把它落实了,有些地方层层加码,中央要求五年,它要求三年,不尊重科学规律。你到第一年怎么评价,第二年怎么评价?要用里程碑TRL标准。这三套标准才构成了美国遥遥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几倍于我们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体系能力。我们如果不认识到并解决这个差距,我们永远在追赶的路上。
所以说中央层面关于整个改革,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所有部署,我觉得都很完备了。问题是在我们操作层面,我们怎么做?有时候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我们要两个维护,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中央的权威,我们需要一大批骁勇战将,需要一大批操盘手来把这些落实下去。所以,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方法,是改革战线同志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
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用这种方法,通过一张表,结构化的方式,用最精简抽象的语言,把所有任务放在一张表上。大家看,这张表是不是也可以回答我们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三个问题,第一个,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通过要素匹配,政产学研用金介军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技术成熟度、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结果是,所有项目,只有40%的成果需要政府补贴,需要政府支持,美国也有补贴。60%的成果直接在市场主体间转化,不必政府操心了。而40%成果,也是经过充分竞争遴选出来的,发挥了市场决定作用。第二,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凡是企业做不到,需要支持的40%的项目,政府补贴。第三,怎么才是军民融合?市场也不投资,政府也不补助,可能是军队认为有价值的,剩下的交给国防部去做,先民干后军干,民参军,解决了军民融合问题。所以我们说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要有技术支撑的,我们光讲理念,光喊口号不行,如果到了支部书记,操作层面还每天重复总书记讲话,我们不是真正的落实,也落实不好。
未来,我们能力管理现代化重点落实三个方面标准,A类规划管理,中央已有法规政策文件,但是在B类架构管理上,我们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在操作层面有没有架构性的文件,有没有科学的分解的文件?。最后是C类测量管理,什么叫做落实?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我们一定要有测量的标准,现在则完全是没有的。有标准,才有操作的依据。所以我们离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和国家体系现代化距离很远,任重而道远。
量子力学里,有个测不准现象。就是,你用什么工具测,就得出什么结论。结果取决于工具的水平。对经济的管理也是同理,未来我们改革,关键是解决管理工具问题。今天不解决,不管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还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管理层次,这就是坎。为什么股市不好?我们只在对上市公司的经济指标、财务指标的考核,没有技术指标、没有制度指标考核,当然无法准确计量。中小企业为什么融资难融资贵,关键是银行不知道怎么评判一个企业的技术,更不知道怎么评判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它只靠财务指标,信用指标,所以愿意贷款给大企业。而且,我们测量的工具还没有体系化,只有专家打分不行,我们更需要科学化标准化的评价。我们需要考核的不仅仅是A类管理的考核,还是需要架构类和测量类考核,来保证准确性。包括未来的驱动创新战略,我们要按知分配,知识产权分配,这些所有的标准,一系列的政策体系都需要系统的完善。
中央提出来建设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六大体系。我们更要把六大体系进一步结构分解为A类、B类和C类,并分门别类的与项目、人才、组织三要素进行全面组合,这里大约共有171个标准化管理,但我们目前缺失90个,也就一共需要在未来有90个左右的攻坚克难的改革重点。我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来,与大家探讨。这90个不解决,就象如果我们有81条枪,无法跟171条枪的作战,我们怎么完成民族复兴的任务。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建立了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告诉了中国人你是谁,道路自信告诉了我们从哪里来,理论自信告诉我们要向哪里去?制度自信保证我们永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方法就是基础,改革的方法也要改革,也就是要夯实基础。下一步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老老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包括工业基础。更要一心一意的抓改革,抓我们管理的创新,尤其是基础管理工具的创新。只要有了基础管理的创新,我们不断地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才能不断充分的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