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学者观点 > 本会研究员专栏 > 高尚全

高尚全 陆琪:70年来的三个伟大转变

时间:2021-09-18 10:48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近466亿元,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70年后的今天,我国GDP已经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8000余元。事实证明,70年来,虽然有过曲折徘徊,但是青山遮不住,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是党对经济规律不断认识深化的过程,其中的教训值得借鉴,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其中的成就值得赞叹。从7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随着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因此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三大历史性的转变。

 

  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从战乱到恢复稳定的经济上一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1957年开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被当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导致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经济建设遭受严重干扰,人民生活在温饱线挣扎,长时间没有改善。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思想的影响依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的发展进步仍然受到禁锢。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北方考察调研时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的解放迅速转化成为生产力。农业生产在土地承包到户之后,粮食生产不久就获得了大丰收,不仅农村温饱迅速得以满足,剩余农产品的销售和对工业用品的需求,还使城市体制的改革变得更加迫切。整体而言,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拨转了国家的命运,虽然前路依然有惊涛骇浪,但中国这艘巨轮终于驶向正确的航向。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并没有非常充足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在当时的情境下,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的前苏联模式,努力促使整个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是现实的选择。但是,前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身蕴含着较为严重的弊端,照搬前苏联模式在起步后会面临较大的经济扭曲风险。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的文章,揭示了计划经济中微观经济活动完全由政府审批造成的各种弊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他说,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985年9月,在起草《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的过程中,原国家体改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组了织著名的巴山轮会议,会议向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议:要由以直接调控为主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其内涵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描述运行机制时谈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在这个表述中,虽然计划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非常明确地表达了间接调控的内涵,这不仅是宏观管理方式的转变,而且触及经济体制模式的根本转变。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出现了回潮。有人提出了“是资本主义改革、还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两种改革观问题;也有人简单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有人主张回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使改革回到了正确的方向。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经过对过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得失的认真总结,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之后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表述修正为“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大支柱: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解放思想的提法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虽然这个提法并不完全科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关于市场经济的内涵,亟须进一步完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在大范围内结束了计划和市场的争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路径,我国的经济发展也由此一日千里。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以实践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从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转变。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也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和完善改革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并运行多年之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命题。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起草过程中,我在当年4月23日召开的起草小组会议上做了主题为“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的发言,其中包括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的一些意见: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义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是作为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还是属于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原来的这个表述字面理解应为前提,但从理论上讲,宏观调控本应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内容。其他疑问还包括宏观调控是资源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还是资源在政府作用下发挥市场的作用?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原有的定义均无法厘清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搞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有可能沦为计划经济的翻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确立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表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的提高,其直接效果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加速构建成型,并不断成熟完善。

  党的十八大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后,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影响深远的文件。该决定历史性地提出,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认为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该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从党的十八大时的54万亿元增长到90万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目前,我们处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角力当中,与美国的博弈是我们经济规模、整体综合实力到一定发展阶段后不可避免的。无论博弈到什么程度,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实现的这三个伟大转变,使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能够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我们应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继续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出发,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