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上午,由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主办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实施一周年总结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激活知识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专家研讨会在广州知识城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举办,北京分会场同步视频连线。彭森会长应邀出席北京分会场,并作《抢抓RCEP机遇,打造开放合作示范区》主题发言。
彭森会长高度肯定了总规获批一年来,从中央部门到省、市、区,围绕总规定位和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高度赞扬了知识城在立法保障、创新驱动、产业聚集、人才聚集、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进展,为“十四五”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了好局、起了好步,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彭森会长指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格局都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经济霸凌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威胁。虽然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明显加快,但是新一轮的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全力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头又有了新的趋势性发展。我们将长期面对一个更加动荡变革的世界,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世界上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体制的竞争、机制的竞争,中国要化危为机,在危机中遇新机,于变局中开先局,关键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干好。无非两条,一是发展,二是改革开放。
在新时代、新格局、新理念中,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而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顾改革的历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招,也是中新广州知识城落实总规,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的关键一招。
彭森会长强调,当前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RCEP的签署落实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建设关系。RCEP全称是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协定。是去年10月15日由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联合签署的,明年的1月1日正式启动。RCEP是多边主义的胜利,15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贸易规模都占全球近三分之一,所以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RCEP也是我国入世20年来又一次全局性的对外开放。货物贸易方面中方承诺对86-90%的产品实现零关税,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对外贸易将实现自由化;服务贸易方面,中方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数量在入世承诺有一百个部门的基础上又新增了22个部门,还有37个部门承诺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领域,采用了负面清单方式,统一的规则体系,推动各方在标准、法规等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技术贸易壁垒。RCEP的签署,不仅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更是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发展机遇,这也意味着今后的开放合作不仅是中新两国在知识城发展方面的合作,更是以中新合作为基础,以新加坡为平台和桥梁,推动与其他13个国家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一个制度型深层次的开放合作。知识城总规的批准与RCEP的批准,前后差了两个月左右。RCEP为中国的发展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中新知识城要首先研究好、落实好创造经验,这方面也是责无旁贷。特别是RCEP的二十章内容中,知识产权一章份量最重、篇幅最大,为本区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促进提供了平衡、包容的方案。其内容包含了著作权、商标、地理概念、专利、外观设计、反不正当竞争、支持专利的执法、透明度、技术援助等广泛领域。RCEP这些规则为中新知识城的开放发展,特别是作为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实验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第二,正确处理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改革与开放是发展的两个轮子、两个驱动器。开放本质上也是对外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我们既要用市场化改革对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开辟道路,又要坚定不移地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点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给,争创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去年以来中央连续地出台了关于市场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包括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文件,包括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还有一个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文件。中新广州知识城既是中国改革的排头兵、也是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也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例如,市场体系建设的三项基本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中新广州知识城现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00多家,知识产权的运营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应该在加强对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交易、保护方面探索创新经验,深入开放与新加坡、大湾区、东盟乃至“一带一路”国家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打造全球知识价值保护和集聚的高地。
第三,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既要坚持依法治国,把改革创新纳入法治的轨道,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又要通过特许授权的方式为改革创新留出空间,鼓励地方开展差别化的一些实验探索,为面上的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是近年来中国改革推进方式的重大变化和调整。过去讲得更多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形成法律。新世纪以后,基本上还是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改革要纳入法治的轨道、坚持顶层设计。但是近两年中央明确在推动地方综合改革试点方面加快步伐,包括在深圳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试验,在上海浦东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试验,在浙江进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试验。中新广州知识城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先行示范区,所以要按照总书记讲的,要在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下功夫,探索改革推进方式的创新,而且要在法律、法治的保障方面走得更快一点。
彭森会长认为,广东省正在筹备《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充分体现了加快立法、争取综合授权先行先试的指导精神。下一步要加快条例出台,同时要尽量体现中新广州知识城高定位、领域独特、综合性强的特征,像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更多地赋予知识城,充分授权,要通过综合授权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实行跨越式的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知识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原所长潘家华、中国社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张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靳东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院长石光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冯楚军等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开发区各级领导、开发区内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科技企业代表约60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