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于海南博鳌举行,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应邀出席会议,并在“打造‘信任经济’”分论坛并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古往今来,小到个人,再到组织,大到国家,都必须以“信任”为本,否则一切无从谈起。“信任”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失信的样本也不在少数。“信任”既是稀缺资源,也是奢侈品。面对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后疫情时代,完善全球治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复苏,都有赖于加强“信任”,共建“信任经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任既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也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基础。囯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
博鳌亚洲论坛在20周年之际,把打造“信任经济”作为主要议题之一专门讨论,十分有意义。打造“信任经济”不仅对于应对全球疫情,研制接种疫苗,做好防控工作,而且对于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深化各国务实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健康繁荣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全球治理”“一带一路”是关键词。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深化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共同建设好“一带一路”,首先需要解决“信任”问题。打造共建“一带一路”的“信任经济”,运用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创新体制机制或许更为重要。
下面,就深化后疫情时代各国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信任丝绸之路”谈几点看法。
一、“一带一路”是“信任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基于互信共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年提出到现在8年了。目前中国已与140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合作文件,成功召开一系列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包括疫情期间的视频会议。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推动了“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之间多方面的务实合作。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效显著。中巴经济走廊、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重大项目进展良好。中欧班列无论开行数量还是货物运量都不断刷新纪录。陆海新通道运量成倍增加。产能合作更加务实深入。第三方市场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人文交流更为广泛。抗疫国际合作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建立在互信共识的基础之上。
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必须加深彼此信任。共建“一带一路”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重要任务是深化务实合作;深化务实合作的基础是构建合作方“信任伙伴”关系,成为相互信任的利益共同体。共建信任共同体,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体制机制问题。
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信任之路”。我们常说,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又提出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习近平主席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又提岀“减贫之路”。在其他重要讲话中还提出要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等。我学习的体会和认识是所有这些都离不了信任,都必须建设“信任丝绸之路”。
二、打造“信任丝绸之路”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
打造“信任丝绸之路”,要像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倡议的,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要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要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要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遵此,推进与维护“一带一路”信任经济,取决于五个方面。一是理念共识。这是哲学也是文化层面。二是守信践约。这是道德也是行为层面。三是机制规则。这是约定也是规制层面。四是技术支撑。这是约束也是监督层面。五是法律保障。这是仲裁也是惩戒层面。
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战略、规划、机制对接,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等措施,也就是制度性开放,打造一条“信任丝绸之路”。具体讲:
(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基本互信;
(二)构筑互利共赢的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务实合作体系;
(三)推进守信重诺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
(四)拓展可信赖的第三方市场合作;
(五)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
(六)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等。
三、打造“信任丝绸之路”当务之急是破解信任赤字
博鳌亚洲论坛应致力于打造“信任丝绸之路”。29个发起成员国大都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也大都是与我已签共建“一带一路”政府协议的国家。东盟已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等等。在博鳌亚洲论坛各成员国应对疫情和共同面对的挑战中,迫切需要增进互信,就打造“信任丝绸之路”达成共识并一致推动实施。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面向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建设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建设这些伙伴关系,必须包容、互信,建设信任之路。
打造“信任丝绸之路”当务之急是破解、消除信任赤字。
(一)信任赤字是目前全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并发表题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时,首次提出要“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同年的11月14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发表题为《携手努力共谱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令人担忧的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治理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有增无减,世界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在本届博鳌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再次提到信任赤字。
(二)消除信任赤字,需要相互尊重、互商互谅。信任的基础是尊重,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才能赢得信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协商,才能增进互信、减少猜疑。那种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做法,无疑会破坏信任与合作。弥补“信任赤字”必须把互相尊重作为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强沟通,彼此理解,做到互商互谅、不断凝聚共识,管控分歧,才能增进彼此信任,才能推进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就要坚持求同存异,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能以强凌弱,更不能干涉别国内政。
(三)消除信任赤字,需要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坚守“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准则,以诚相待,信守承诺,才能赢得信任。我国一直是言出必行的典范。多年来,我们积极践行在国际社会上作出的每项承诺,认真兑现与国际组织和他国缔结的各种合约条款,对非洲的援助、对联合国的承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助、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援等。在国际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如果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必然不会赢得信任。有的国家频频发生撕毁合约等破坏信任的事情,不但降低自己的可信度,破坏各个国家之间的信任基础,而且加剧全球“信任赤字”。
(四)消除信任赤字,需要尊重规则、恪守规则。中国尊重联合国的崇高地位,严格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办事,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国际规则上主持公道,反对无端的欺凌和压榨,尽力保护小国、弱国的权利和利益,坚决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赢得了世界多数国家的尊敬和信任。但有的国家,唯我独尊,为谋求一己私利,不惜破坏国际条约,甚至公然践踏联合国公约,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五)消除信任赤字,需要沟通交流、加强对话。交流是理解的基础,沟通是信任的桥梁,增进信任必须加强彼此沟通理解。以交流增进理解、以交往打破对抗、以交心增进信任。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和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如何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关键是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和对话。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互信的桥梁。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多渠道对话交往机制和平台,加强协商、沟通、交流,减少分歧、消除误会、增进互信。
总之,要把打造一条充满阳光和希望的“信任丝绸之路”,发展“一带一路”信任经济,作为应对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提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