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思客特别策划《预见2021》,邀请多位智库专家围绕他们心中的“2021关键词”,谈谈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之路。
本期专家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他的“2021关键词”是: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国将迎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从要素市场开放到制度型开放,走出了一条新型开放大国之路。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新型开放大国,中国的市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坚持推进以内需为导向的高水平开放,不仅能够有效释放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国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对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不仅有利于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而且有利于全球分享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高水平开放有着其鲜明的特征: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为战略目标;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大任务;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保障。
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而实行的战略转型。这一战略转型与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相适应,并且是长期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具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基础和条件。从产业结构升级来看,2019年我国服务业占比为53.9%,预计未来5至10年还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升级空间。从消费结构升级来看,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5.9%。预计我国未来10年左右服务型消费还有15至20个百分点的升级空间。从城乡结构升级来看,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还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升级空间。
以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为战略目标。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各国的共同责任。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改变,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主动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目前,RCEP已经正式签署,中国政府表示积极考虑加入CPTPP。未来几年,以主动加入CPTPP为契机,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例如,率先在医疗健康等社会需求强烈的服务业领域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等。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坚定不移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将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大任务。进入新发展阶段,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的重点是服务型消费,关键是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和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看,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焦点。2010-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额由7.8万亿美元增长至11.9万亿美元,年均名义增长4.8%,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2倍。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看,服务贸易开始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2014-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7.8%,是货物贸易的2.2倍,是外贸整体增速的1.9倍。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关键是加快补齐服务贸易发展的突出短板。“十四五”要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服务贸易开放进程,争取到2025年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14.6%提高至20%以上。
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深圳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是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肩负着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历史使命。一是以服务贸易发展为主导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尽快打造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在引领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新角色。二是以服务贸易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在于能否加快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未来几年,需要加快推动建立三地互认衔接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与人才资格要求,实现粤港澳服务业产业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直接融合、服务体系全面对接。三是以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由贸易分步推进自贸试验区转型发展。要以新的思路推动自贸试验区探索,分类推进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开放。例如,推动上海、广东部分自贸试验区率先对标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赋予其“零关税、低税率、区内流转免征增值税”等某些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行的相关政策,并加快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兴贸易领域的规则探索。
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推进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是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基本需求,并成为服务业领域制度性变革的重大任务。“十四五”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在服务业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性变革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方面,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例如,率先在医疗健康、教育等社会需求较大的服务业领域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标准;一方面,要实质性推动服务业领域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进程,尽快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各类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由此,既为释放民营企业的强大活力创造市场条件,又为外资企业拓展更大投资空间。
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一是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制度型开放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具有重大影响,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有可能推动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依赖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是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二是适应高水平开放要求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例如,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着眼于释放人力资本活力,加快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以身份证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居住证制度,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能等。三是以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实质性地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各类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