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应邀出席海南省“十四五”规划建议课题项目结题报告会并作为项目评审专家组组长发表了意见。
赵艾指出,“十四五”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十分重要也十分关键的五年。未来五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毫无疑问既要上接接好“天线”,对标对表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顶层设计精神并抓好贯彻落实,又要下接接实“地气”,密切结合海南当地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真抓实干。还要外接接通岛外各种“外力”,充分借助省外和国际资源助推和加持自由贸易港建设。
赵艾表示,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定位的认识。总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6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12号文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期间,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如何参与新发展格局构建;如何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契机,尽快实现自由贸易港建设突破性进展,就需要根据中央精神和海南实际,深入思考自贸港发展点线面的定位、结构和路径。
赵艾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定位需要细化聚焦。新的定位可否理解为:海南是全国的海南,而不仅仅是行政区划意义上海南的海南;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毫无疑问是海南的海口。博鳌呢,可否把博鳌作为亚洲的博鳌,不仅仅是一年一度开个论坛,而且要把论坛做实,成为不闭会、常规化的亚洲经贸合作交流平台,要在RCEP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在东盟已经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博鳌要把RCEP成员国为主体的亚洲资源充分吸引过来,成为聚合亚洲概念的开放新平台。三亚呢,似应成为国际的三亚,把三亚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即带有明显“万国城”色彩的中国名片。其他市(县)也应各具特色,确定不同的定位。把这些特色鲜明的点用改革开放创新三条线串起来,就是面上立体的新格局。
赵艾强调,要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全国之力,共同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迅速恢复重建,靠的就是举国之力;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发展,也是举国之力;实际上当年深圳特区的建设靠的也是举国之力。因此,“十四五”期间,似应考虑,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对口支援,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比如不妨考虑,北京对口海口,上海对口三亚,浙江对口博鳌,江苏对口洋浦等等。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也可采用定点扶贫的办法定点一县一镇等。总之,既然海南自贸港是全国的自贸港,就应动员全国来建。又如若把三亚定位为“万国城”,就吸引整合世界各国资源来共建。博鳌,就吸引整个亚洲的资源来共建。
赵艾指出,“十四五”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无论怎么定位,无论是否采用举国体制,都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要深化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决定性真正体现出来。要加大高水平的开放力度,充分体现出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尤其是在制度型开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以创新为导向,不断求变求新,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勇开新局。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宇贤,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綦树利,海南省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钟业昌,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原省财经委主任符兴,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耀廷,副校长傅国华、范文以及各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海南大学师生等100多人参加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