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彭森:开启“十四五”,中国仍要坚持发展、改革、开放

时间:2021-07-24 01:44

尊敬的郑必坚会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很高兴接受邀请在午餐会上就全球疫后经济复苏大合作发表些个人意见。这次大会的主题为“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所以我就从“大变局”讲起。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安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大动荡、大变化、大改组。近年来,世界上逆全球化的浪潮暗流涌动,波涛汹涌,特别是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不仅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对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全球经济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冲击和损害。世界正在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暴发、大流行,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大变局的演变。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75届联大会议上,古特雷斯秘书长专门表示,世界正面临划时代的危机,正面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灾难。到昨天为止,全球累计确诊病例5648万,累计死亡135万。近一两个月以来,第二波、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北美卷土重来,四处肆虐,美国最高时每天确诊19万例,死亡1000多人,平均每分钟都有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死亡。美国上周感染确诊病例1200万,死亡超过25.8万人,被CNN 称为“越过里程碑”。作为世界上医疗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出现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也说明,用政治来代替科学,后果非常严重!刚才河野洋平先生讲到,基本人权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关注。我想,基本人权应该是生存权、发展权吧?美国政府放弃抗疫工作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是否也关注到了呢?准备如何表示关切呢?当然,中国对世界各国的抗疫斗争之惨烈感同身受,对与疫情殊死搏斗的各国人民深表同情和慰问。

 

中国是最先发现疫情并迅速应对的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4亿人民团结一心,举全国之力与疫情进行了殊死搏斗。实践证明,中国运用制度的力量,成功应对了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所带来的压力测试。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中国的疫情防治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这次疫情告诉我们,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应对挑战才是必然选择。为支持各国抗击疫情,中国人民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经验,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截至10月20日,已向150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1790多亿只,防护服17.3亿件、检测试剂盒5.43亿人份。中国还不断加紧疫苗研发和交流,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努力使疫苗成为全球产品。中国已有四种疫苗进入临床三期,共有10国6万人接种无严重不良反应。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新冠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贸易量、投资量大幅下降;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因非经济因素中断受阻;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据专家预测,这次疫情造成全球直接经济损失数以十万亿美元计,尽管三季度有反弹迹象,但总体全年全球经济下滑5%左右,全球贸易额下滑近10%,全球又有1.4亿人陷入饥饿和极端贫困。而中国在奋力抗击疫情的同时,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和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在经历一季度GDP -6.8%的下滑之后,二季度经济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预计6%左右,明年增长7%-8%,实现了一个深V型的反转和总体复苏。这也是疫情爆发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前三季度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0.7%,10月增长4.6%,其中,与东盟贸易额增长7%,与欧盟贸易额增长3.5%,与美国贸易额增长3.9%,与日、韩等贸易额也同时保持增长。前三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2%,10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6%。1-10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有力地支持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力量。

 

前不久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中国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将实现,从明年起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即将开启的新征程,中国将面对大变局、经受大考验、促进大合作,但关键还是要眼睛向内,凝神聚力,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继续发展、改革、开放。

 

首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今年以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指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重大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国内市场供需多方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客观上呈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消彼长态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目前的不到1%。在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进而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同时也要指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充分释放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局面。这样,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会更加广阔。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中国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累计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的发展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也将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第二,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用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为解放生产力开辟道路。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努力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在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等基础性制度改革方面迈出新的改革步伐。在产权制度方面,注意加强对中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交易、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制度供给和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力度,对中外企业、对各类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得到法律保护。中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已经建立并正常运行起来了,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执法司法,取消基于所有制性质对于国有企业所给予的各类补贴。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的配置改革。

 

第三,“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改革40年之成功经验。中国决不会拒绝开放,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从不怕国际竞争,但必须是规则公开、公正、透明情况下的竞争!11月12日,习主席在上海浦东提出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更高水平制度供给,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依据中国大市场的优势,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系、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共享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今年以来,中国进一步对自贸区扩围,全国设自贸区的省份已达21个。为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积极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强化深圳、浦东的改革开放举措,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还不断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认真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由40条减为33条。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国还将继续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支持各国拓展中国商机、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潜力不断激发,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敞开,将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为世界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9月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吸引了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参会;前不久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成交额达726.2亿美元。

 

在对外开放新阶段,中国还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11月4日,刚刚签署的有15个国家参加的RCEP是多边主义的一个胜利。15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贸易规模都占全球近三分之一左右。RCEP的签订,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产业和价值链融合,为区域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中国还愿意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力争年底前达成一致,并加强同世界高标准自贸区交流互鉴。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表示,“中国也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总之,中国将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女士们、先生们!

 

在21世纪第3个十年开始的时候,人类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十字路口上。尽管全球化遭遇逆流,尽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苦难和严峻挑战还没有过去,尽管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仍在肆虐泛滥,尽管中美关系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自由落体式的急剧恶化,有人企图政治上拉拢联盟,与中国开展新冷战,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全面脱钩,这不仅是对中国的威胁,也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威胁。但我们仍然坚信,世界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利益紧密相连。团结、合作是应对人类当前遇到的各种挑战的唯一选择。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与全世界各国人民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坚持开放合作。争取尽早战胜疫情,推动世界复苏,实现全世界的可持续、平衡、包容、绿色的发展。

 

最后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与诸位共勉。谢谢大家!

 

(此文根据作者于11月21日在2020“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以“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大合作”为主题的午餐专题对话会发表的演讲整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