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赵艾: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间:2021-07-24 01:44

中国已进入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格局,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不是国内单循环,而是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开拓互利共赢新局面,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一、良好的开放态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中国对外开放非但没有止步或停滞,而且取得可圈可点的进展和成效,呈现出有波折但总体良好的发展势头,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好头、起好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一)从外贸进出口看。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延续增长态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9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贸易顺差2.71万亿元,增加16.9%。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84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4017.5亿元,增加34.9%。今年自6月份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45万亿元,增长3.8%。同期,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9084.1亿元,增长34.8%。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前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长。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3.79万亿元,增长7%。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62万亿元,增长3.5%。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3.2万亿元,增长3.9%。

 

(二)从实际使用外资看。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0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折合11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9%)。10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折合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4%),连续7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分行业看,1至10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2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8.2%。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7.8%,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4.3%、77.9%、82.1%、43.6%。表明中国吸引外资不仅总量在增加,而且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

 

(三)从新设外资企业看。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其中,美国在华新设企业860家,韩国849家,新加坡584家,日本415家,英国296家,德国245家。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不少外资企业仍持续扩大在华投资,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达到320个。据全球领先的汽车产业电子商务采购平台盖世汽车统计,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热情依旧不减,今年上半年,至少有1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投建新的生产或研发基地,不少企业不仅将中国视为立足亚洲乃至辐射全球的制造中心,也开始将研发及测试中心设立在中国。埃克森美孚,今年4月22日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建设的广东惠州乙烯项目举行“云开工”仪式,这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总投资约100亿美元,主要建设160万吨/年乙烯等装置。星巴克,今年3月投资了约1.3亿美元在中国打造一座咖啡创新产业园,这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笔生产性的战略投资,到目前为止,他们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4700多家门店,中国成为星巴克全球两个最大的市场之一,同时,他们仍以每15小时开一家新店的速度,持续扩大在华门店规模。

 

(四)从外商对华投资信心看。据报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今年11月11日发布的2020年度会员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未来五年的商业前景感到乐观。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8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不打算将生产线搬离中国。星巴克总裁、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表示:坚定地认为跨国企业在中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增长的新发展格局中大有可为。太古集团主席施铭伦表示,在中国发展获益良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中国新发展格局会给外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江森自控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乔治·奥利弗表示,江森自控全力支持中国的新发展格局,愿意为这样一个过程提供帮助。“今天我们在中国有8个制造工厂、9000多名员工、3个研发中心、160个分公司和我们在中国亚太区总部,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扩大我们在国内供应链的布局,提高我们在国内研发的投入。江森自控有信心在中国可持续城镇化、数字化经济和国内的创新方面参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据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在华韩企今年第三季度(7-9月)业绩创下两年以来的最高值,电气电子行业第三季度业绩和汽车行业的第四季度的前景均为2015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值,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业绩与前景正在明显恢复。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严重影响,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没有改变,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商长期在华投资经营的预期和信心没有改变。既反映了我国经济所具有的韧性和活力,也说明我国长期坚持的全面开放政策产生了正向积极作用。这些都为我们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以“双循环”为特征的新发展格局增加了信心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更大范围开放优化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空间布局

 

更高水平的开放是范围更大的开放。扩大开放范围,就是优化开放的空间布局,包括加快各类开发区、新区、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开放高地建设。从而在地域分布上有利于推动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

 

在开放空间布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是1979年对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二是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将前一年设立的深圳等4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1988年将海南全省设为经济特区,2010年设立新疆的霍尔果斯、喀什经济特区。三是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四是设立开发区。1984年开始设立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到目前共552家,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6家,海关特殊监管区135家,跨境合作开发区19家,其他类型23家。五是设立新区。1992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目前已发展为19个,还有几个城市已申报正在待批。六是自贸试验区。随着今年9月底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贸试验区的揭牌,中国自贸试验区增加到21个。

 

自贸试验区从2013年在上海首次设立,历经五次扩围,用了短短7年时间,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已形成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沿海成片、内陆连线的全方位布局。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如可向全国复制推广的26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全国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建立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立首个自由贸易账户,率先实现“证照分离”等等。

 

除了自贸试验区,还打造了三个更大力度开放的制高点。一是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今年11月中央专门举办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提出要把浦东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并宣布将制定专门政策文件推动“引领区”建设。二是在深圳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19年8月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今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月,中央专门举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三是在海南全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18年4月,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中央郑重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联动,实现了上述开放高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覆盖或叠加。使新发展格局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开放基础上。

 

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容,开放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将释放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劲动力。

 

三、更宽领域的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更高水平的开放是更宽领域的开放。更宽领域的开放意味着更加开放的市场。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市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人口,许多国际机构预计今年中国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

 

扩大内需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积极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将对来自世界各地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技术、服务产生更多需求。中国市场潜力不断激发,也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可以说中国的市场就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更宽领域的开放,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

 

为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不断扩大市场开放的规模和领域,从1995年开始,中国制定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政策上明确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领域和区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到目前为止,这个目录已进行过8次修订。今年,根据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又进行第9次修订。这次修订,既有应对疫情、稳外资的现实需要,更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考虑:一是聚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外商向国内存在短板的产业链、供应链投资,巩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二是聚焦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促进东部地区一些受到成本上升因素影响的外资在我国梯度转移,促进形成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区域发展布局;三是聚焦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通过鼓励外商投资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这些年,我们在扩大市场开放,允许外资准入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以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为例,2013年曾经长达190条的清单,几经“瘦身”,2020年变成30多条,减少了80%。越来越短的清单,折射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领域的努力。我们稳步推动金融市场准入,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中国也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为进一步开放市场,从2018年11月开始,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上海进口商品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国家和地区增多,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交额进一步提升,达到726.2亿美元,高于去年第二届,第二届也高于首届。在进口博览会的开幕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都反复强调,要在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中国已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大幅缩减负面清单,不仅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而且要在更多领域包括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更多领域允许外资进入,允许控股或独资经营等。

 

为在更宽领域开放,我国开始设立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和单位于今年11月3日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这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囊括海陆空港,体现了中国进口发展的动力和潜能。示范区有两大功能定位,一是贸易促进,即促进口、促产业、促消费。二是贸易创新,即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准备利用3年至5年时间,通过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监管制度创新、健全服务功能、使交易模式更加灵活,推动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稳步扩大进口规模、不断优化进口结构,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消费水平明显提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应有支撑。

 

四、更深层次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更深层次的开放,是建设更高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开放。推动开放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就是要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先行示范区、引领区等开放高地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作用,推动与国际通行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对接,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使贸易和投资更为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对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都要积极开展合作。从而以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实现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

 

更深层次开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开放。数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今年10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披露了我国营商环境改革的最新进展,显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分别减至40条和37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51项减至131项。2019年全年全国减税降费2.36万亿元,取消证明事项超过13000项。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所有省区市,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500亿条,基本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制度。世界银行去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即中国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2018年上升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2018年提升15位。中国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今年正式实施的《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细则,从法律法规层面给外商在华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并确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基本制度。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针对制约开放的突出矛盾,中国正在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数字化的政策措施,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等。 

 

更深层次开放,是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地域范围已由亚欧地区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西欧等;国别范围由发展中国家扩展到发达国家如意大利等。目前已有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1份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9634.2亿美元,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0.8个百分点。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2.3个百分点。到11月初,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特别是今年运送抗疫物资近800万件6万多吨,成为中欧合作抗疫的“生命通道”。

 

更深层次开放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深化基础设施、产业、经贸、科技创新、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同各国不断深化公共卫生、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更深层次开放是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的开放。我国自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一直加强国际多双边经贸合作,支持和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改革,增强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今年11月15日签署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加速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15个成员在亚太地区将深度融合,区域贸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需求将进一步释放。RCEP将为我国外贸及相关企业创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RCEP成员相互实施关税减让、开放市场准入、取消影响贸易的壁垒、简化海关通关程序等,将进一步降低RCEP区域内的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对于区域各国贸易投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成员整体上相互削减约90%税目商品的关税,将激发区域各国贸易投资增长的潜力。更深层次开放需要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五、以开放促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坚持改革开放相互促进,通过改革激活国内市场,通过开放融入国际市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才出现了发展奇迹,在2010年时,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仍然必须把更高水平开放和更深层次改革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大动力。

 

以开放促改革,要聚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些年,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突破。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从促进“双循环”的角度,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聚焦高水平开放的重点问题,统筹考虑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解决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打通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淤点堵点。加快推进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

 

以开放促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是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二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三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

 

以开放促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深刻认识新征程、新发展阶段,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新要求,继续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提升开放质量,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开放新动能,优化开放发展环境,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更顺畅的互联互通。真正能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构建好新的发展格局。(此文根据作者于2020年11月21日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以及近一时期在其他场合的演讲整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