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 艾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同志们:
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委托,下面就过去五年来研究会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五年来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七届理事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具体指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坚持我会办会宗旨,突出改革研究特色,积极进取,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回顾过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大政方针积极建言献策
我会汇聚了一大批在改革领域奋战了多年的老领导、老专家,他们有的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有的被誉为改革开放理论界的旗帜,有的是研究改革开放的资深专家。多年来我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建言献策。这也成为我会的一大特色。
前名誉会长高尚全同志2017年撰写《关于深化改革提升民心的三点建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关于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两个中性原则的哲学思考》和其他文章多次得到张高丽、刘鹤、徐绍史、何立峰等领导同志的批示。2018年11月高尚全同志出席人民日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40年40人论坛;2019年5月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并发言。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5家重要报刊发表《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亲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从改革角度解读十九大报告》等18篇文章。出版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著《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与改革同行》等。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大讲堂》发表题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的演讲。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并产生较大影响力。
会长彭森同志先后多次接受新华网、中国发展网、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等新闻机构采访。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大讲堂》主讲“价格改革,为什么是中国改革成败的关键”。主持我会自2014年起的历届“中国改革论坛”并发表演讲。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院校宣讲改革的历程和经验。在《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贸导刊》等刊物发表《中国改革要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新时代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等文章。作为《中国改革年鉴》的主编,已先后主持了20余年的编撰工作,其成果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评价。出版专著《守望改革,守望法治》。组织改革智库共同撰写《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报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分析,成果正式出版后得到各方好评。
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会长宋晓梧同志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大讲堂》主讲“尽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担任人民出版社出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丛书》中“社保与民生70年”专题的主编。在人民日报“大家谈”栏目发表多篇文章。在《中国经贸导刊》《财经论丛》《金融博览》等刊物发表《以更平衡的发展满足人民需求》《构建共享型社会的三个重大问题》《去产能要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文章。
副会长迟福林同志2017年3月主持形成《2020:赢在转折点的改革行动(30条建议)》提交十九大报告起草组作为参阅件。同年《推进“一带一路”中欧合作的五点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初步设想(研究建议60条)》研究报告、2019年7月《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实行特殊的行政体制安排(9条建议)》研究报告等得到韩正副总理批示。2015年受李克强总理委托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开展《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行政权力结构改革》课题研究。另外组织课题组分别向全国人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编办、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提交多项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起草中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副会长樊纲于2016年5月17日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2016年7月8日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发言。多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发展论坛、博鳌论坛等国内外重要论坛与会议并演讲(或发言)。
我会的其他领导同志在为党中央、国务院建言献策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撰写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并得到有关领导同志批示。年轻同志以会里老领导、老专家为榜样,在工作中主动积极学习思考,也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政策研究文章和研究报告。
(二)坚持国家一流智库定位,深入开展改革开放重大问题研究
2017年我会被民政部授予“4A级全国性学术类社团”。2018年我会还入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的“国家级社会组织核心智库”榜单。
五年来,我会按照七届理事会修定的章程及发展目标、任务与要求,紧紧围绕我会的办会宗旨,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进行改革开放重大问题研究,同时在改革史、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税制改革等专项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要参考或积极影响作用。
一是完成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报告。如《“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重大问题研究》,获国家发改委2017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2019年1月公开出版《见证重大改革决策--改革亲历者口述历史》,这是我会从长期课题《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部分内容而形成的。该书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梳理了4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和发展经验,业内评价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借鉴意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十三五”五年度重大项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为新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五年来,我会积极承担、参与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原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社科基金相关研究20余项。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中,我会申报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思考》《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报告》《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问题与政策建议—地方改革创新实践的探索与启示》等三篇文章,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
二是整合会内和社会资源开展重大问题研究。2017年5月,我会联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社会智库共同开展《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报告》研究。研究报告于2018年10月出版发行,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深化改革的十条建议,受到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好评,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舆论界积极反响。该研究的组织方式开创了我会联合智库共同开展研究的新模式。
三是利用论坛、研讨会等平台开展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举办第17期“中国改革论坛”,对改革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我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深入研究经济形势并提出分析意见和报告。我会还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举办“全国首届中小城市综合改革高层论坛”。与阿里巴巴研究院、腾讯研究院、百度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互联网竞争政策与产业发展学术论坛。与国务院参事室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举办“国是论坛”。与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乡村振兴高层论坛”。与团中央网络中心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联合举办“第九届中国(天津)国际生态城市论坛”等。五年来,我会联合各有关方面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和专题研讨会共计70余次。通过持续、多层次的论坛和研讨会,大大拓宽了我会改革研究工作的局面。
四是在全国性重要报刊发表文章释放研究成果。五年来,我会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宏观经济研究》《中国改革》《现代国企研究》《财经界》《中国经贸导刊》《改革内参》《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改革报》等刊物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和文章50余篇。
(三)坚持贴近改革实践,为地方、企业改革提供意见建议
我会不仅关注宏观领域的研究,对中观和微观领域的实证分析、案例研究也十分重视。通过会内设置课题研究和资助地方研究会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系统的研究地方、企业改革工作的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初步形成推动地方和企业改革的联动机制。
一是会内设置课题研究。五年来,我会在微观领域研究方面设置并完成37项重点课题,会内设各部门、各机构共开展了80余项的地方和企业改革开放问题研究。重点研究的问题主要有:40年改革大事记、发展民营经济促进稳就业研究、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理论与制度设计、土地发展权在农村土地改革中实现路径研究、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新经济与政府治理体制改革研究等。如中国改革杂志社先后在唐山、淄博、徐州、长沙等地召开地方改革实践经验研讨会,总结交流有关经验,得到各省深化体制改革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二是资助各地方研究会研究。主要包括如何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处理僵尸企业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改革与发展、江苏制造业“降成本”机制、供给侧改革中就业问题研究等改革中遇到的多方面问题研究。五年内,资助各地方研究会开展12个重点问题研究。
三是进行分类研究。对会内设置的贴近基层的改革开放问题主要分为三类开展研究。一类是地方深化改革类。主要有《北京市“十三五”深化改革路径研究》《深圳市“十四五”时期深化改革重点领域研究》以及南京、广州、温州、丽水、亳州、新余、铜仁、肇庆、西昌、兴山等地的深化改革类问题。如深圳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研究,为今年中央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意见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二类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类。今年各地已经开展了“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我会承担了浙江、江苏、山东、贵州等省及一些地市的“十四五”规划前期基本思路研究,受到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第三类是企业咨询类。如为华能集团研究并提交《华能湖北分公司参与湖北省售电侧改革的研究报告》等。
此外,还开展了对一些地方的改革试点进行评估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地方、企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也大大丰富了我会的研究范围,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四)坚持调动改革各方积极性,全面提升改革研究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整合社会资源,服务改革大局是我会办会的宗旨。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五年多努力,已形成多个有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
一是论坛(研讨会)品牌。“中国改革论坛”“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中国改革年会”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并被社会公认的我会著名论坛(研讨会)品牌。“中国改革论坛”延续近二十年,已成为官产学研探讨改革开放理论与政策的重要交流平台,五年来,成功举办了5届。每年举办的“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也连续举办了25年,该座谈会以致力于准确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走势,为决策提供政策思路和改革对策为特点,会议观点和建议通过会议纪要形式上报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印制座谈会白皮书供会员、会员单位和系统内相关单位交流,并在《改革内参》刊发会议专家发言,实现成果综合利用。“中国改革年会”由中国改革杂志社具体承办,2008年以来,一年一度召开已成惯例。五年来以高规格、接地气、题材广见长,深受地方政府欢迎,不少地方踊跃申办。
二是年鉴品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我会具体负责编撰的《中国改革年鉴》也是我会的著名品牌。温家宝同志任总理时,曾亲自为《中国改革年鉴--十六大以来改革概览》作序。该年鉴自2008年以来,一直由彭森同志兼任编委会主任和主编,为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改革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工具参考作用,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内参”品牌。我会出版的《改革内参》围绕党和政府关于改革的重大方针政策、围绕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组织社会相关方面和地方改革部门精心策划刊发相关重点选题和文章。五年来《改革内参》共出版480期,其中《改革内参·综合》240期,《改革内参·文摘》120期,《改革内参·高层报告》120期。其纸质版、电子版同步进入中南海内部办公网站。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内参》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30余次。
四是“指数”品牌。我会研究和发布“中国市场化指数”“中国改革热度指数”,对全面深化改革进度和效果特别是市场化状况进行第三方监测与评估,地方、企业对两个指数高度关注。这项工作也得到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的肯定。
五是网站品牌。我会主办、维护和运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官网”和中国改革杂志社具体管理的“中国改革网”是目前社会点击率逐年增长、有效宣传改革的网络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政治性、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及信息量得到网民的广泛点赞。
六是影视品牌。我会以宣传改革为己任,重视并设有专门机构拍摄改革影视作品。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宣传“三农”改革的政策与成果,我会联合中央多个部门,举办了“倾注三农,决胜小康”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晚会。制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35周年回顾片”。筹划中国改革40年专题片的制作和播出方案。今年6月份开始策划大型纪录片《在改革路上》,组织了多场视频制作专业人员和网络媒体专业人员专题研讨等。
七是资助品牌。积极资助社会智库开展改革研究,也已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品牌。五年来,我会对有实力且关心支持改革事业的相关智库进行课题研究资助,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会服务改革大局的一项重要任务。五年来,我会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资助了67个研究课题。课题承担者既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也有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科院各所(中心)、财政部研究所等国家部委研究机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大专院校。这些资助的课题经我会学术委员会验收全部合格。
(五)坚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为会员参与改革搭建平台
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是我会的重要力量。五年来,我会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了会员联络的工作,搭建了会员参与改革的平台,会员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积极扩大会员队伍。五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我会新修订《章程》的报备程序、修改完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管理办法》,颁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关于发展个人会员工作的意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费收取标准及管理办法》《关于产委会企业会员登记为中国体改研究会会员并纳入统一管理的办法》。这五年我会共发展单位会员73个,个人会员106名,地方理事150名。向理事和会员颁发证书,向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颁发会员牌匾,大力提升理事和会员社会形象,增强理事、会员凝聚力。
二是创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刊》。自2015年7月创办《会刊》以来,以研究改革与创新为主线,介绍我会工作动态、宣传研究成果。同时《会刊》也加强了会员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成为了会员资讯共享的平台。目前已出刊18期,近28万字。
三是举办会员工作交流会。五年来,我会共举办四次会员工作交流会。分别由地方研究会承办,邀请各会员单位负责人或个人会员参加。通过举办交流会,会员共同交流经验与做法,探索智库创新路径、研讨改革实践问题,对各会员单位互学互鉴,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发挥起到建设性作用。
四是举办理事、会员有奖征文活动。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和交流改革战线的经验与成果,促进改革领域的研究探索,2018年,我们面向各地方理事、会员单位、个人以及地方改革部门有奖征集多篇论文,从中评出一、二、三等和纪念奖,并为获奖人员颁发证书。同时将论文印制成册,供会员交流学习借鉴。征文活动得到各方面好评。
五是组织培训。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方面的政策指引,紧扣我国正在实施和将要实施的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设立不同专题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编写、PPP项目、投融资创新等开展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种相关培训248余期(次),受训人员达2万余人(次),受训人员普遍反映效果好、有收获。
(六)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我会始终坚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发挥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作用,全面加强我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使我会政治思想、业务工作始终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积极开展党建教育实践活动。五年来,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基本制度,扎实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和专题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我会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提升全会改革工作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二是设立并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2016年,经我会积极争取,人社部博管办批准,我会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纳高素质科研人才参与我会研究工作,到今年已培养5名博士后人员,目前已出色完成研究工作出站3名。今年5月我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山东寿光分站,10月将山东平度市列为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调研基地。
三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搞好改革研究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五年来,我会一方面在内设机构之中挖掘潜力,充实人员力量,如公众调研部、公共政策部等采取灵活方式招聘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各种改革研究。另一方面,加大与社会智库、各高校院所、资深改革专家不同层面的合作,延伸、扩大我会改革影响、壮大我会科研力量。这两方面我们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是调整、设立专业委员会。2019年我会调整了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的机构和人事,新成立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专业委员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新经济专委会的首批会员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联想、新奥数能、一点资讯、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ETCP、蘑菇租房、封面传媒及中科光启空间技术公司、创泽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我会已有三个专业委员会,它们形成各自专业领域深度交流、学习与合作的平台,就行业发展和国际化所面临的热点与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方案,助力研究会为政府判断行业情况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解决方案。
五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我会《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完善了《研究会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我会内部控制手册相关制度对每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做到制度化,规范了财务工作,提升了我会的内控管理。
回顾第七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我会在建言献策、品牌建设、改革实践、改革影响力、会员平台、会内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是必须牢记改革初心不忘改革使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开展改革研究,努力使我会成为一个研究改革、推动改革的重要阵地。
二是必须传承高昂坚韧的改革精神。我会老中青同志奋发努力,对改革前沿问题勇于探索,对改革的深层问题勤于思考,对质疑改革的言论敢于、善于发声,释放正能量。
三是必须秉持科学系统的改革思维。按照渐进式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研究,以不断推进改革的法治化和改革成果的制度化为己任,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是必须具有系统全面的改革视野。保持观察改革的全局视野,保持研究改革的历史视野,坚持分析改革的国际视野,较好地发挥了我会的独特作用。
五是必须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来识别改革重点、难点,发现动力、阻力,探求策略路径,形成了我会的一个优良传统。
六是必须充分凝聚改革多方力量。推进改革,要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聚心汇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围绕中央大政方针建言献策的主动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研究问题的深度距改革高端智库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整合社会改革资源统筹协调的作用还存在欠缺;科研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搭建会员发展平台的渠道还不够宽;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及其他工作中的“弱项”和“短板”都需要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也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这种形势对深化改革、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未来几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化改革主轴和加强制度建设的主线,持续发挥一流智库作用,实事求是,有所作为,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加强政治建设上持续用力。把提高政治站位摆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我会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研究并做好其他各项工作。把加强制度建设研究作为重点研究任务,继续以高水平研究服务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在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在研究工作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研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对标中央要求,进一步提高为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建言献策的能力和水平
发挥一流智库作用。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以完善一流智库和决策咨询机构为目标,对标中央关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突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总要求,坚持把服务中央科学决策、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会智库建设的根本遵循,重点围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部署重点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为发展改革和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建议。
继续提升研究和推进改革的能力。继续坚持我会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观察改革和研究改革的历史视野、全局视野和国际视野,力争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更大成绩。继续办好“中国改革论坛”“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中国改革年会”等论坛(会议),常态化建立分领域的专家咨询会议,联合其他智库、研究机构召开专题会议等,直面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运用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更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搏,提高综合研判能力,为改革的精准谋划、精准实施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各方面制度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高度重视创新,建设好国家一流智库
优化智库工作格局。发挥我会资深改革专家的引领作用,拓展我会改革专家资源,按研究领域进行专家库细化分类建设,完善专家工作机制,形成“小核心、大网络、分领域”的专家工作格局,夯实智库建设的专家基础。寻求与国内高端智库、研究机构的协同合作与统筹创新,深入研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积极推进中国改革的实践进程。
畅通国际学术交流机制。通过邀请国外专家参与我会学术活动、鼓励研究人员出国交流学术等措施,拓展我会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借鉴国外智库的先进经验,重视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积极与国外知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深度交流,提升我会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智库实力。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智库资金投入体系。立足我会已有论坛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相关成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改革内参、改革年鉴的编辑工作,完善改革资料库建设和综合利用;布局要素市场化改革、竞争政策、新经济、健康养老等领域的研究,探索按年度出版改革蓝皮书、发布新经济环境指数,持续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通过政策解读与宣讲、专题培训指导等,拓展我会培训的覆盖范围,提升培训质量。
(四)加强调查研究,更好地研究和推动地方和企业的改革实践
加强调查研究。继续贯彻我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倡尊重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入基层、贴近一线,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总结各地改革探索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将社会调查贯穿于政策研究到政策制定、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的政策全生命周期,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地方和企业改革开放提出意见建议。
形成地方咨询服务独特优势。发挥我会宣传改革、研究改革和推动改革的平台优势和专家资源优势,持续为地方和企业改革发展做好服务、出谋献策,提出更多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继续做好市场化改革指数发布、城市改革热度指数发布、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评选、地方改革经验交流等工作,力争在地方改革实施路径、改革综合评估与专项改革评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我会的社会影响力。
(五)做好统筹协调,充分调动会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和完善会员管理。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会员管理,加大会员发展力度,扩大会员覆盖面,优化会员结构,推进和完善分支机构建设。继续做好《会刊》编辑发行工作,介绍我会工作动态与研究成果。鼓励会员在调查基础上反映各地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情况,鼓励会员继续提供有关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提升为会员服务质量。办好会员大会,加强与会员的联系交流,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继续与会员单位定期交流和总结推进改革的体会与经验。充分发挥我会平台优势和专家智慧,为会员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通过课题合作、研讨会、开展征文等多元化的方式,密切与会员的联系。
(六)完善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效能
进一步完善智库制度建设。通过常态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我会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对标党章党规党纪,梳理党建管理、廉政建设、科研业务、财务预算、人才队伍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建设。完善科研决策需求分析、研究选题、招标委托、科研立项、科研组织和考核、研究报告质量评审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机制,完善科研导向的工作机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提升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评估、直接费用的支出管理、间接费用的规范使用等方面,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引进和招聘青年学者,充实我会科研工作力量,形成兼具改革情怀和改革研究能力、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人员队伍。继续办好博士后工作站,为改革研究培养和输送高端人才。
各位会员:
未来几年,是我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国家发改委的领导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指导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