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重点

时间:2021-07-24 01:24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35日,李克强总理所做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简称报告),77次出现的“改革”字眼让人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对“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的决心。

 

  事实上,早有舆论将2014年定义为中国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期待中国改革在这一年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起自今年的改革目标和政策取向又如何明确?或者说,从何处着手?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解读这段话的含义,核心内容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那么,如何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在哪些领域取得新突破?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2014年将在三个方面上演改革重头戏。

 

  一是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下放权力的政府自我革命,一直是经济改革的重大保障和推力。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的步伐始自1982年,当时的手术刀,切向多达100多个的政府机构。此后,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连续6次的机构改革,将这些部门逐步裁撤合并成了27个。20133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草案)》,进一步将这27个部门精简至25个。“简政放权”的目的,是逐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让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报告表示,要公开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这意味着,政府管理正在向“负面清单”——“法不禁则行”的概念迈进。基于这样的政策取向,再加上大部制改革的方向,今年能否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发改委限权、工商管理制度改革等,都让市场充满了期待。

 

  二是财税体制改革。自去年中央公务消费“八项规定”以来,政府公务开支在反腐和节俭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等改革要求,将使阳光财政进一步向前推进。在税制改革方面,今年的重点领域仍然会是“营改增”试点。报告提出,试点将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此外,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工作也将取得进展。

 

  三是金融体制改革。今年1月中旬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普遍被市场解读为“是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金融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环境”。除此之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等也将成为今年金融改革的看点。

 

  虽然深化改革的意愿无疑是坚定的,但改革的阻力也绝不会被轻易打破。对此,报告有着清醒的认识:“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有此决心,我们值得期待,2014年会真正成为深化改革的突破之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