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我会常务副会长赵艾应邀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专项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赵艾讲到,国际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对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为引领,以创新为导向。
赵艾指出,要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创造更好的体制机制环境。针对制约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突出矛盾,要继续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要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强化相关执法,增强知识产权民事和刑事司法保护力度。通过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形成“化学反应”,为深化“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提供巨大推动力。
赵艾指出,要坚持推进开放共享,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要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继续完善开放格局,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持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国际能源合作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国际能源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
赵艾指出,要坚持加强创新合作,不断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变革。要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和转型变革必须加强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同能源生产、分配、消费、储能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让创新合作有效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变革。
赵艾强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共建“一带一路” 各国必须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携手解决共同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推进包括能源生产、分配、消费及储能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能源转型变革。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结构体系向可再生且可持续的新能源体系转变。推动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低碳能源变革。推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融合。推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关键技术装备联合攻关,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处理好能源合作和改善民生的关系,使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最终打造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
本次论坛主题是:科技创新助推“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由国家能源局管理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和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政府部门、智库、大专院校、企业的负责人、专家学者等约200人出席论坛。